竹葉湯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金匱要略》卷下:竹葉湯

【處方】 竹葉20克 葛根9克 防風(fēng) 桔梗 桂枝 人參 甘草各3克 附子6克 大棗5枚 生姜15克

【功效與作用】 溫陽益氣疏風(fēng)解表。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發(fā)熱面赤,喘而頭痛。

【用法用量】 上十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溫覆使汗出。

【備注】 本方所治之證,屬陽氣不足,復(fù)感風(fēng)邪所致。方中人參、附子溫陽益氣,竹葉、葛根輕清宜泄;桂枝、桔梗疏風(fēng)解肌;甘草、生姜、大棗甘緩和中,調(diào)和營衛(wèi)。配合同用,既可扶正,又可散邪。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下

《備怠千金要方》卷三:竹葉湯

【處方】 竹葉15克 甘草 茯苓 人參各3克 小麥15克 生姜9克 大棗14枚 半夏9克 麥門冬15克

【制法】 上九味,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產(chǎn)后虛渴,少氣力。

【用法用量】 用水900毫升,煮竹葉、小麥,取700毫升,去滓,納諸藥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 《備怠千金要方》卷三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竹葉湯

【處方】 竹葉 小麥各15克 知母 石膏各9克 黃芩 麥門冬各6克 人參4.5克 生姜15克 甘草 栝樓根 半夏各3克 茯苓6克

【制法】 上十二味,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五心熱,手足煩,口干唇燥,胸中熱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煮竹葉、小麥,取800毫升,去滓,納余藥,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竹葉湯

【處方】 竹葉(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黃(切)各15克 栝樓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麥門冬10克

【制法】 上十味,哎咀。

【功效與作用】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

【用法用量】 用水1.2升,下大棗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備注】 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xiàn)據(jù)《普濟方》卷一八○補。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二:竹葉湯

【處方】 淡竹葉 犀角木通(銼,炒)黃芩(去黑心)各30克 玄參 黃連(去須)車前子各33克芒消60克 大黃(微炒)細辛(去苗、葉)各3克

【制法】 上十味,粗搗篩。

【功效與作用】 治肝臟實熱,眼赤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一日二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竹葉湯

【處方】 防風(fēng)(去叉)黃芩 麥門冬(去心)各30克 白茯苓40克

【制法】 上藥銼散

【功效與作用】 治妊娠子煩,心驚膽怯,終日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竹葉10余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七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

關(guān)于“竹葉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