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湯
A+醫(yī)學(xué)百科 >> 二陳湯 |
目錄 |
方劑名稱
二陳湯
藥物組成
半夏湯洗七次 橘紅各五錢(各15g)白茯苓三錢(9g) 甘草炙,一錢半(4.5g) 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
用法
上藥呚咀,每服四錢(12g),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shí)候(現(xiàn)代用法:加生姜7片,烏梅1個(gè),水煎溫服).
功效
主治
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病癥分析
濕痰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則惡心嘔吐;阻于胸膈,氣機(jī)不暢,則感痞悶不舒;留注肌肉,則肢體困重;阻遏清陽,則頭目眩暈;痰濁凌心,則為心悸?! ?/p>
臨床應(yīng)用及研究
1. 辨證要點(diǎn) 本方為燥濕化痰的基礎(chǔ)方。臨床應(yīng)用以咳嗽,嘔惡,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證要點(diǎn)。
2. 加減變化 本方加減化裁,可用于多種痰證。治濕痰,可加蒼術(shù)、厚樸以增燥濕化痰之力;治熱痰,可加膽星、瓜蔞以清熱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細(xì)辛以溫化寒痰;治風(fēng)痰眩暈,可加天麻、僵蠶以化痰熄風(fēng);治食痰,可加萊菔子、麥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經(jīng)絡(luò)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蠣以軟堅(jiān)化痰。
3. 現(xiàn)代運(yùn)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jīng)性嘔吐等屬濕熱者。
4.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
用法來源
【來源】《萬病回春》卷三。
【組成】陳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術(shù) (去蘆) 蒼術(shù)(米泔制) 砂仁 山藥(炒) 車前 木通 厚樸(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為一劑。用生姜3片,烏梅1個(gè),燈草1團(tuán),水煎,溫服。
二陳湯
【來源】《萬病回春》卷四。
【組成】陳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 枳殼(麩炒) 牛膝(去蘆) 豬苓 木通 山桅 麥門冬(去心) 車前子 黃柏(酒炒)各等分 甘草減半
【用法】上藥銼為一劑。用燈草1團(tuán),水煎,空腹時(shí)服。
【主治】痰氣閉塞,小便不通。
二陳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四。
【組成】半夏(湯洗七次) 橘紅各150克 白茯苓90克 甘草(炙)45克
【用法】上藥為粗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烏梅1個(gè),同煎至9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shí)候。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痰濕內(nèi)阻,脾胃不和,胸腕痞悶,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二陳湯
元朝之前古人用來送客的禮儀 茶迎客 湯送客
元后之人畫虎不成反類犬 于是有了端茶送客的規(guī)矩
關(guān)于“二陳湯”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二陳湯條目的留言--119.138.244.196 2017年2月19日 (日) 15:40 (CST) 留言: 有中成藥買嗎?次次要水煎藥太麻煩了呵。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