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脈四逆湯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處方】甘草(二錢) 干姜(三錢半) 附子(一角生用)

【功能與主治】治少陰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下利脈不出者。

【用法與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遠服。

【備注】面赤者加連須蔥白三根;腹痛者去蔥加芍藥二錢;嘔者加生姜二錢半;咽痛者加桔梗二錢;下利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錢半。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通脈四逆湯-《傷寒論

【方名】通脈四逆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溫里劑-回陽救逆

【組成】附子(20克)干姜(9-12克)炙甘草(6克)

【功效】破陰回陽,通達內(nèi)外。

【主治】少陰病,陰盛格陽證。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禁忌】斟酌。

【方解】通脈四逆湯證除“少陰四逆”外,更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等,是陰盛格陽、真陽欲脫之危象,所以在四逆湯的基礎(chǔ)上重用姜、附用量,冀能陽回脈復(fù),故方后注明“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若吐下都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是真陰真陽大虛欲脫之危象,故加苦寒之膽汁,既防寒邪拒藥,又引虛陽復(fù)歸于陰中,亦是反佐之妙用。是以方后注明:“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化裁】若“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加豬膽汁半合(5ml),名“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胺譁卦俜?,其脈即來。無豬膽,以羊膽代之?!?/p>

【加減】面色赤者,加蔥9莖;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6克;嘔者,加生姜6克;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3克;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6克?! ?/p>

通脈四逆湯-《重訂嚴氏濟生方》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吳茱萸(炒)60克 附子(炮,去皮、臍)30克 桂心(去皮,不見火) 通草 細辛(洗,去葉、土) 白芍藥 甘草(炙)各15克 當歸(去聲)9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棗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脈。

【主治】霍亂,寒勝陽衰,肉冷脈絕。  

通脈四逆湯-《痎瘧論疏》

【來源】《痎瘧論疏》。

【組成】甘草(去頭尾,酒潤,炙黃色)7錢,干姜(取如法修事白干姜,切)1兩,蔥白5莖,細辛(真北地者,瓜水浸1宿,曬干,銼碎)7錢。

【加減】其狀若死,兼下利,脈絕者,加附子5錢(生用)。

【主治】肝瘧。

【用法】上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分溫再服。

關(guān)于“通脈四逆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