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第339行: | 第339行: | ||
==健康問答網關于白喉的相關提問== | ==健康問答網關于白喉的相關提問== | ||
<rss title=off time=720000>http://www.wenda120.com/tags/1564/rss</rss> | <rss title=off time=720000>http://www.wenda120.com/tags/1564/rss</rss> | ||
- |
在2013年4月5日 (五) 00:26所做的修訂版本
A+醫(yī)學百科 >> 白喉 |
白喉,病名。見《時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纏喉、白菌。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常發(fā)于秋冬久睛不雨,氣候干燥之季。《重樓玉鑰》:“喉間起白如腐一癥,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兒尤甚,且多傳染?!卑Y見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繼之一側或兩側喉核(扁桃體)處出現(xiàn)白點,白點迅速蔓延,成為乳白色或灰白色邊界清楚有光澤之假膜,假膜迅速蔓延至懸雍垂及喉關內外,不易剝脫,若用力剝除,則易出血,迅即為新假膜所覆蓋。假膜堅韌不易搗碎。兼頭痛身疼,微熱或寒熱交作,疲乏,胸悶煩躁,口臭鼻寒。若白膜蔓延至喉關內或會厭下,則呼吸困難,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多因肺胃素虛,復感時行疫癘之邪毒,邪毒從口鼻入,疫毒搏結于咽喉所致。屬陰虛肺燥,宜養(yǎng)陰清肺,方用養(yǎng)陰清肺湯;屬陽熱偏盛,癥見咽喉痛閉,飲水作嗆,目紅聲嘶,口出臭氣者,治宜瀉熱解毒,用神仙活命湯;若痰火阻塞,喉聲如鋸,宜清肺降痰,用猴棗散加土牛膝根、葶藶子、大黃、礞石、竹瀝之類。針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內庭。禁忌升提、發(fā)汗、大下等。臨床發(fā)現(xiàn)病人,應隔離、消毒,報告疫情。白喉病較危重,一經誤治則多至不救,故有五條治療禁忌:
①忌升提涌吐。
②忌溫散發(fā)汗。
③忌大下亡津。
④忌刀針。
⑤忌病重藥輕。
⑥忌苦寒助燥。此外,本病應與習慣上稱為白喉的某些虛寒性咽喉疾患相區(qū)別。如虛寒白喉等。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并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征,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痹。白喉屬中醫(yī)學溫病范疇。
目錄 |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白喉
英文名:diphtheria
所屬部位:全身
基本概述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并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
臨床特征,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痹。白喉屬中醫(yī)學溫病范疇,中醫(yī)文獻中的“喉痹”、“喉風”、“鎖喉風”、“白蟻瘡”、“白纏喉”、“白喉風”等包括本病。由于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并發(fā)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發(fā)病,以秋季冬季較多。我國廣泛推行白喉類毒素接種,發(fā)病率、死亡率顯著降低?,F(xiàn)僅在未進行免疫接種或免疫不完全的人群中偶然散發(fā)。
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該病臨床特征為咽痛,咽、喉、鼻等處假膜形成及發(fā)熱、乏力、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假膜范圍大時,頜下淋巴結及頸部軟組織腫脹致頸部呈牛頸狀;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等。急性期病人應臥床休息、對癥治療及隔離;早期、足量應用抗毒素治療有特效;抗菌藥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可阻止毒素的產生。
該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亦可經玩具、衣服、用具等間接傳播。發(fā)病以冬春季節(jié)為多見,人群對該病普遍易感,而兒童易感性最高。該病廣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尤多見于溫帶地區(qū),不少先進國家及地區(qū)已基本控制了該病的發(fā)生,中國尚有散發(fā)病例。對易感者預防接種白喉類毒素是控制白喉的根本措施;及時隔離和積極治療患者、集體兒童機構內的接觸者留觀7天并作咽拭子培養(yǎng)等,可避免疾病的蔓延。
病原體
白喉桿菌或稱白喉狀桿菌,革蘭染色陽性,長約3~4μm,寬0.5~1μm,無芽胞、莢膜和鞭毛。菌體直立微彎曲,一端或兩端膨大呈鼓槌狀,涂片上常呈V、L、Y字形排列。用特殊染色,如奈瑟(Neisser)染
色,菌體著色不勻,有蘭黑的異染顆粒。白喉桿菌在血清培養(yǎng)基或雞血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在亞碲酸鉀的培養(yǎng)基上菌落呈黑色或灰黑色扁平圓型隆起。按其菌落的形態(tài)差異及生化反應特性,將該菌分為重型、輕型及中間型。三型均能產生外毒素,一般認為重型和中間型引起的病情重,發(fā)生神經麻痹者較多,且病死率高。但近年報道輕型菌引起的重癥患者不比重型菌引起的少。白喉桿菌只有感染了攜帶產毒基因的噬菌體,才具有合成毒素的能力。細菌的產毒能力由噬菌體基因控制,侵襲能力則由細菌基因控制。白喉外毒素具有很強的抗原性,但不夠穩(wěn)定。
該菌對干燥、寒冷及陽光低抗力較其他非芽胞菌要強,在干燥假膜內存活2個月,在水和牛奶中可活數(shù)周;隨塵埃播散,若暴露于直射陽光下經數(shù)小時才被殺死;但對熱及化學消毒劑敏感,56℃10分鐘;在0.1%升汞、5%石炭酸和3~5%的來蘇兒溶液中,均能迅速被殺滅?! ?/p>
病理病因
現(xiàn)代醫(yī)學病理
白喉桿菌侵襲上呼吸道粘膜后,在表皮上皮細胞內增殖。麻疹、猩紅熱、百日咳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對本
病感受性增強。白喉桿菌外毒素為主要致病因素,由外毒素對粘膜的損害,導致纖維蛋白、壞死細胞及白細胞、細菌凝結而形成偽膜。偽膜可見于鼻、咽、喉、結膜、耳、外陰、皮膚破損處等部位。外毒素吸收可引起寒熱,頭身疼痛等全身中毒癥狀??刹l(fā)休克、心肌炎、神經麻痹、中毒性腎病、支氣管肺炎以及肝臟、腎上腺皮質等臟器損害?! ?/p>
中醫(yī)病因病機分析
白喉病屬溫病范疇,中醫(yī)學文獻中的“喉痹”、“喉風”、“鎖喉風”、“白蟻瘡”、“白纏喉”、“白喉風”等包括有本病。鄭梅澗 《重樓玉鑰》說:“白喉乃由熱毒蘊結肺胃二經,復由腸寒,下焦凝滯,胃氣不能下行,而上灼于肺,咽喉一線三地,上當其行,終日蒸騰,無有休息,以致腫且滯,潰見閉矣……”。
中醫(yī)學認為,白喉的病因為溫疫癘氣或疫毒燥熱時邪,當素體肺腎陰虛加之干燥氣候的影響,如秋冬久晴不雨,則邪易從口鼻而入,直犯肺胃,釀成陰虛陽熱而發(fā)病。 《重樓玉鑰》還提到“……或多服辛熱之物,感能而發(fā)”的飲食因素。咽喉為肺胃之通道,外感疫病之毒,直犯肺胃,流過經絡。疫毒與氣血相搏,故紅腫熱痛,腐爛而成偽膜,以致氣道不和或梗塞。熱毒內陷心腎,耗陰傷氣,以致釀成陰虛陽微之候(約相當于白喉性心肌炎)。熱毒流注,陰損絡傷,故致麻痹。邪毒痰濁,窒于喉間氣管,使肺氣的升降清肅功能發(fā)生
障礙,輕者出現(xiàn)發(fā)熱喘咳,干咳如吠,聲音嘶啞等的痰濁窒盛證候;重者出現(xiàn)面色蒼白,痰鳴唇紺,吸氣困難等喉部梗阻證候。有的學者認為白喉發(fā)病多見于秋末春初,應屬于伏氣溫病或伏溫外加新感觸發(fā)的范疇。白喉發(fā)病,其本在于手太陰肺經,其標在于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累及他經者,是火毒彌漫,傳變五臟六腑的過程。如果肺中燥火久郁不解,三經本證未罷,更導致五臟俱虛。故可將白喉整個發(fā)病過程劃分為邪盛與正虛兩個階段,前兩型為邪盛,后二型為正虛。近年來,白喉癥候趨于輕化,危重證候較少見。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白喉桿菌是嚴格寄生于人的細菌,傳染原為病人和帶菌者。白喉病人在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不典型及輕癥患者對白喉傳播更具危險性,健康帶菌者一般在總人口1%以下,流行時可達10~20%。由于抗生素的應用,恢復期帶菌者帶菌時間大大縮短,約90%的病人在4天內細菌消失。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通過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具及手帕等傳播。偶有通過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報道。亦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受染。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易感性的高低取決于體內抗毒素的量。兒童易感性最高;新生兒通過胎盤及母乳獲得免疫力,到1歲時幾乎全消失。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易感性逐漸增高。由于白喉預防接種的廣泛開展,兒童免疫力普遍增強,疾病高發(fā)年齡后移?;疾『罂色@得持久性免疫,偶有數(shù)次發(fā)病者。
人體對白喉的免疫力,決定于血中抗毒素水平。血清中含有0.01mg/L即有保護作用。既往采用錫克試驗來判定人體對白喉有無免疫性。錫克氏試驗陰性,表示機體對白喉感染有免疫性,如為陽性,表示對白喉感染無免疫力。由于該法煩瑣,已被靈敏、簡便的間接血凝試驗及ELISA法所取代。了解人群抗毒水平,有助于預測白喉流行之可能程度,亦可測知預防的效果?! ?/p>
病理變化
白喉的病變分為局部假膜性炎癥及外毒素引起的毒血癥兩方面。白喉桿菌侵入咽部粘膜后即在粘膜表層組織中生長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癥。白喉桿菌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該毒素有A、B兩個片段,B片段無直接的毒性,但當它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A片段即進入細胞內,從而對細胞發(fā)生直接致死作用。其病變表現(xiàn)為局部粘膜上皮細胞壞死,并逐漸擴大融合,同時可見局部粘膜血管擴張充血,大量纖維蛋白滲出。滲出的纖維蛋白與壞死細胞、白細胞和細菌凝結在一起,覆蓋在破壞的粘膜表面,形成該病的特征性假膜。假膜一般為灰白色,有混合感染時呈黃色或污穢色,伴出血時呈黑色。假膜質地致密,開始薄,繼之變厚,邊緣較整齊,不易脫落,用力剝脫時可出血。假膜形成處及周圍組織呈輕度充血腫脹。假膜可由扁桃體向咽峽、鼻、喉、氣管、支氣管等處擴展,鼻咽、氣管處的假膜易于脫落造成呼吸窒息。假膜范圍愈廣泛,毒素吸收量愈大,中毒癥狀亦愈重。如毒素只吸附于細胞表面,可為抗毒素所中和,若已進入細胞內,則不能被抗毒素中和。
外毒素與各組織細胞結合后可引起全身性病變化。其中以心肌、末梢神經、腎上腺等較著。心肌細胞混濁腫脹,有脂肪變性、玻璃樣及顆粒樣變性,間質水腫、重者肌纖維可斷裂、心肌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傳導束可受累。神經病變多見于末梢神經,髓鞘常呈脂肪變性,神經軸索腫脹、斷裂、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均可受累,但經運動神經為主。麻痹多發(fā)生在眼、咽、喉部肌肉,也可發(fā)生于四肢。腎臟可呈混濁腫脹及腎小管上皮細胞脫落。肝細胞可呈脂肪變性,肝小葉呈中央壞死?! ?/p>
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1~7天,多數(shù)為2~4天?! ?/p>
1.咽白喉
1. 普通型:起病較緩。有咽部疼痛或不適感,咽中度紅腫,扁桃體上有片狀假膜,呈灰色,周緣充血,假膜不易剝脫,用力擦去周圍有滲血。常有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全身癥狀有輕度發(fā)熱、乏力、食欲減退。嬰幼兒表現(xiàn)為不活潑、哭鬧和流涎。
2. 輕型:咽部輕痛及紅腫。假膜局限于扁桃體,其一側或兩側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全身癥狀有低熱、乏力。
3. 重型:普通型未及時治療,假膜迅速擴大,由扁桃體擴展至懸雍垂、軟腭、咽后壁、鼻咽部和喉部。假膜厚,邊界清楚,呈灰黃色或黑色,周圍粘膜紅腫明顯。扁桃體明顯腫大。頸淋巴結腫大、壓痛,周圍組織可有水腫。全身癥狀嚴重,有高熱、面色蒼白、高度乏力等。常并發(fā)心肌炎和周圍神經麻痹。
4. 極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圍廣泛,多因出血而呈黑色。扁桃體和咽部高度腫脹,阻塞咽門,影響呼吸,或因有壞死形成潰瘍,有腐臭氣息。頸淋巴結腫大,軟組織水腫明顯,形如“牛頸”。全身中毒癥狀極重,有高熱、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脈細速、血壓下降、皮膚粘膜出血??沙霈F(xiàn)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奔馬律等?! ?/p>
2.喉白喉
多為咽白喉向下蔓延所致,原發(fā)性少見,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梗阻癥狀,有聲音嘶啞或失音、呼吸困難、犬吠樣咳嗽、呼吸時有蟬鳴音。梗阻嚴重者吸氣有三凹征,并有驚恐不安、大汗淋漓、發(fā)紺,甚或昏迷。如未及時作氣管切開,常因窒息缺氧和衰竭而死。假膜也可向下延至氣管、支氣管,形成氣管、支氣管白喉。此時呼吸困難更重,氣管切開后,一度緩解的呼吸困難短期內再度加重,假膜如被吸出或咳出后,呼吸困難立即減輕或緩解?! ?/p>
3.鼻白喉
見于嬰幼兒,多與咽、喉白喉同時發(fā)生,單純性鼻白喉很少見,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粘稠的漿液性鼻涕,鼻孔周圍皮膚發(fā)紅、糜爛、結痂,經久不愈,鼻中隔前部有假膜,張口呼吸等。繼發(fā)性鼻白喉,除上述表現(xiàn)外,中毒癥狀較重?! ?/p>
4.其他部位白喉
皮膚白喉見于熱帶地區(qū),表現(xiàn)為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表面復有灰色膜狀滲出物,病灶多在四肢,無中毒癥狀。其他如眼結膜、耳、口腔前部、女孩外陰部、新生兒臍帶、食管和胃等,也可發(fā)生白喉,但極少見?! ?/p>
5.并發(fā)癥
1. 中毒性心肌炎:最常見,發(fā)生率約10%,心電圖異常者可達25%左右。多發(fā)生在病程的第2~3周。心電圖檢查有心肌損害、傳導阻滯等改變。
2. 周圍神經麻痹:多見于病程第3~4周。主要侵犯顱神經,以舌咽神經受損引起的腭咽肌癱瘓最為常見。此外,可見眼肌、面肌、四肢遠端肌、肋間肌、膈神經肌、膈肌等癱瘓。白喉引起的神經麻痹,一般可在2-3個月內恢復,不留后遺癥。
白喉毒素雖然可以累及全身細胞,但心臟、神經系統(tǒng)和腎臟最為顯著。嚴重型白喉可并發(fā)心肌炎或周圍神經麻痹,偶爾也可發(fā)生中毒性腎炎。
(一)心血管系統(tǒng)
1.周圍循環(huán)衰竭 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如同時發(fā)生心肌損害,可使循環(huán)衰竭癥狀加重。
2.心肌炎 一般出現(xiàn)于病程第2周,表現(xiàn)為乏力、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心臟擴大、心音低弱、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律不齊、肝臟腫大等。心電圖常示低電壓、ST段和T波變化、束支及房室傳導阻滯或其他心律紊亂,病人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必須密切觀察,及時治療。
有人把白喉心肌炎分為早期(第3~5天)和晚期(第5~14天)兩種類型。早期系由于嚴重的毒血癥所引起,可于數(shù)分鐘至數(shù)小時內突然死亡;晚期系由心肌病變繼而影響周圍循環(huán)所致,患者每有極度蒼白后出現(xiàn)紫紺、腹痛,多見脈搏細弱、脈率減慢、第一心音不清楚甚至消失,心律可完全不規(guī)則,血壓下降等表現(xiàn)。
(二)周圍神經麻痹 表現(xiàn)為弛張性癱瘓,多發(fā)生在病程的3~4周。以軟腭癱瘓最常見,語言呈輕微鼻音,吞咽流質時從鼻孔嗆出,懸雍垂反射消失。其次為眼肌癱瘓,出現(xiàn)斜視、眼瞼下垂、瞳孔擴大等。亦可發(fā)生面神經癱瘓,表現(xiàn)為口角歪斜。四肢的隨意肌雖亦可發(fā)生癱瘓,但很少見。腦脊液一般無異常發(fā)現(xiàn)。
(三)中毒性腎病 很少見,主要表現(xiàn)為尿量減少、尿中有白細胞和管型,一般無血尿。
白喉可繼發(fā)細菌感染如頸淋巴結炎、淋巴結周圍炎、中耳炎、肺炎等。偶有扁桃體周圍膿腫發(fā)生,需在給予足量抗毒素后才能切開引流?! ?/p>
臨床診斷
基本方法
1.結合發(fā)病季節(jié),白喉接觸史,未接種白—百破三聯(lián)疫苗等流行病學資料。
2.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咽部出現(xiàn)白膜,不易拭去,強行擦去則局部出血。
3.咽拭子取咽部分泌物培養(yǎng),可見白喉桿菌生長,或直接涂片找見白喉桿菌,即可確診。
4.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有中毒顆粒。重者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可減少,可出現(xiàn)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p>
診斷標準
1.疑似病例
發(fā)熱,咽痛,聲嘶,鼻咽喉部有不易剝落的灰白色假膜,剝時易出血。
2.確診病例
①白喉流行地區(qū),與病人有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②咽拭子直接涂片鏡檢有革蘭氏陽性棒狀桿菌,并有易染顆粒?! ?/p>
治療方法
現(xiàn)代醫(yī)學療法
1. 一般護理
嚴格隔離,不少于7天,臥床休息2~4周,有心肌損害時應延長至4~6周甚至更長。對患者用過的器皿煮沸15分鐘消毒,或用2%來蘇浸泡。煩躁不安者,可給鎮(zhèn)靜劑,如注射硫酸鎂。給予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飲食與維生素B、C,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繼發(fā)感染。
2. 藥物治療
宜早期、足量。依據(jù)病情輕、中、重不同,劑量分別為2~6~10單位,肌肉注射。注意使用前進行皮試:用生理鹽水稀釋10倍后取0.1ml注于前臂屈側皮內,15~30分鐘后無過敏反應(紅腫)方可應用,過敏者須先做脫敏治療。
抗生素:
青霉素40~80萬單位肌注,2次/日。也可用紅霉素、四環(huán)素,或聯(lián)用。
其他:
中毒癥狀嚴重患者酌用皮質激素;并發(fā)心肌炎患者靜注高滲糖、能量合劑、維生素C、B6等;喉梗阻患者可氣管滴入α蛋白酶;出現(xiàn)神經麻痹患者者可用B族維生素B1、B6、B12等。
中醫(yī)藥治療
1.疫毒犯肺型:
癥狀:發(fā)熱惡寒,頭痛咽痛,咽喉出現(xiàn)偽膜,舌紅苔薄白略干,脈浮數(shù)。
方藥:除瘟化毒飲加減。
桑葉10克,葛根30克,生地20克,山豆根15克,黃芩12克,貝母12克,土牛膝12克,沙參12克。
水煎服,一日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2.疫毒化火型:
癥狀:壯熱心煩,咽干疼痛,咽喉偽膜迅速蔓延,色黑,頸腫顯著(“牛頸”),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生石膏20克,知母12克,生地20克,水牛角1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板蘭根20克,玄參15克,銀花15克,山豆根15克,牛蒡子12克,甘草10克。
水煎服,一日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3.肺氣阻遏型:
癥狀:偽膜迅速增大,咽干喉緊,犬吠樣咳嗽,喉間有痰,呼吸急迫,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治法:祛痰通遏,解毒利咽,清熱瀉肺。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味。
麻黃6克,杏仁12克,石膏15克,甘草9克,浙貝母12克,山豆根15克,葶藶子10克,川軍10克(后下),土牛膝根15克。
4.陰虛肺燥型:
癥狀:咽干口燥,偽膜干黃,大便燥結,舌紅、苔薄黃,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清肺。
方藥:養(yǎng)陰清肺湯加減。
生地20克,玄參15克,麥冬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浙貝母12克,黃芩12克,山豆根15克,土牛膝15克,板蘭根15克。
水煎服,一日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5.心腎虧損型:
癥狀:面色蒼白,精神麻木,心悸胸悶,舌淡苔白,脈結代或數(shù)急。
方藥:炙甘草湯加減。
黨參15克,炙甘草15克,阿膠12克(烊化),麥冬12克,生地20克,麻仁15克,瓜蔞15克,薤白12克,五味子10克。
水煎服,一日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6.毒竄經絡型:
癥狀:語塞咽梗,嗆咳或口眼歪斜,肢體癱痹,舌淡紅、苔白、脈細。
治法:益氣養(yǎng)陰,舒筋活絡。
方藥:養(yǎng)正湯加減。
熟地20克,首烏15克,玉竹12克,麥冬12克,山藥30克,白芍12克,桑枝10克,木瓜12克,雞血藤15克,丹參20克。
水煎服,一日劑,早晚分二次口服。
病名。見《時疫白喉捷要》 。又名白纏喉、白菌。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常發(fā)于秋冬久睛不雨,氣候干燥之季。 《重樓玉鑰》 :“喉間起白如腐一癥,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兒尤甚,且多傳染?!卑Y見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繼之一側或兩側喉核(扁桃體)處出現(xiàn)白點,白點迅速蔓延,成為乳白色或灰白色邊界清楚有光澤之假膜,假膜迅速蔓延至懸雍垂及喉關內外,不易剝脫,若用力剝除,則易出血,迅即為新假膜所覆蓋。假膜堅韌不易搗碎。兼頭痛身疼,微熱或寒熱交作,疲乏,胸悶煩躁,口臭鼻寒。若白膜蔓延至喉關內或會厭下,則呼吸困難,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多因肺胃素虛,復感時行疫癘之邪毒,邪毒從口鼻入,疫毒搏結于咽喉所致。屬陰虛肺燥,宜養(yǎng)陰清肺,方用養(yǎng)陰清肺湯;屬陽熱偏盛,癥見咽喉痛閉,飲水作嗆,目紅聲嘶,口出臭氣者,治宜瀉熱解毒,用神仙活命湯;若痰火阻塞,喉聲如鋸,宜清肺降痰,用猴棗散加土牛膝根、葶藶子、大黃、礞石、竹瀝之類。針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內庭。禁忌升提、發(fā)汗、大下等。臨床發(fā)現(xiàn)病人,應隔離、消毒,報告疫情。白喉病較危重,一經誤治則多至不救,故有五條治療禁忌:
①忌升提涌吐。
②忌溫散發(fā)汗。
③忌大下亡津。
④忌刀針。
⑤忌病重藥輕。
⑥忌苦寒助燥。此外,本病應與習慣上稱為白喉的某些虛寒性咽喉疾患相區(qū)別。如虛寒白喉等。
預防保健
控制傳染源
1.早期發(fā)現(xiàn)
及時隔離治療病人,直至連續(xù)2次咽拭子白喉桿菌培養(yǎng)陰性,可解除隔離。如無培養(yǎng)條件,起病后隔離2周。
2.對密切接觸者
觀察7天。對沒有接受白喉類毒素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予白喉類毒素與抗毒毒同時注射。
3.帶菌者
予青霉素或紅霉素治療5~7天,細菌培養(yǎng)3次陰性始能解除隔離。如用藥無效者可考慮扁桃體摘除?! ?/p>
切斷傳播途徑
呼吸道隔離,病人接觸過的物品及分泌物,必須煮沸或加倍量的10%漂白粉乳劑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1小時?! ?/p>
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學齡前兒童應預防接種百、白、破三聯(lián)疫苗,可產生良好免疫力。6月齡的幼兒即可開始免疫,皮下注射3
次(0.5、1.0、1.0ml),每次間隔4~6周,1年后和入學前各加強注射1次。7歲以上兒童首次免疫注射,應以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開始。對白喉易感者或體弱多病者可用抗毒素作被動免疫,成人1000~2000μ肌注,兒童1000μ,有效期僅2~3周?! ?/p>
并發(fā)癥
1.中毒性心肌炎:
最常見,發(fā)生率約10%,心電圖異常者可達25%左右。多發(fā)生在病程的第2~3周。心電圖檢查有心肌損害、傳導阻滯等改變。
2.周圍神經麻痹:
多見于病程第3~4周。主要侵犯顱神經,以舌咽神經受損引起的腭咽肌癱瘓最為常見。此外,可見眼肌、面肌、四肢遠端肌、肋間肌、膈神經肌、膈肌等癱瘓。白喉引起的神經麻痹,一般可在2-3個月內恢復,不留后遺癥?! ?/p>
兒童白喉
病菌(白喉桿菌)存在于病兒或帶菌者的咽喉部,當咳嗽、打噴嚏時,通過飛沫傳播,亦可通過被污染的手、玩具、食具和食品傳播。健康的兒童通過以上途徑接觸了白喉桿菌,就有可能得病。
兒童得了白喉有哪些癥狀?
根據(jù)白喉發(fā)生的部位可有下面一些癥狀:
①咽白候。常見,患兒可發(fā)熱至38~39℃,頭痛、厭食、惡心、流口水、嗓子痛、咽部發(fā)紅、扁桃體上有白點或白膜,白膜慢慢延至小舌頭、軟腭及咽后壁至整個咽部,同時伴有下頜和頸淋巴結腫大。
②喉白喉。病情嚴重,常由咽白喉發(fā)展而成。表現(xiàn)為干咳、聲音粗糙、沙啞、犬狀呼吸、喘憋、口唇發(fā)紺、面色蒼白、患兒極度不安,很快可轉入昏迷。
③鼻白喉,很少見,主要表現(xiàn)是鼻涕中帶膿血。其他表現(xiàn)不明顯。
孩子咽喉部有白點是白喉嗎?
有人聽說白喉在喉嚨口會有白膜形成,因此一見喉嚨口有白點就認為是白喉,十分緊張。其實,其他原因也可以在喉嚨口發(fā)現(xiàn)白點。有的細菌如白葡萄球菌也往往可以在咽喉扁桃體上發(fā)生不容易擦去的白點,用了青霉素等抗生素后才會消失。有的小兒口腔內受到毒菌感染,當有鵝口瘡存在時也會有白點產生,涂幾天制霉菌素也就消失了。所以喉嚨口出現(xiàn)白點時應該仔細鑒別,不能一律當作白喉。如果孩子出生后已接種過3次“百日破”類毒素混合液,基本上不會再得白喉。
白喉可繼發(fā)的細菌感染性并發(fā)癥有哪些?
①支氣管肺炎。是由于假膜擴展到氣管或支氣管,造成這些部位的損傷,細菌感染而成。也可以在作氣管切開以后感染了其它細菌。主要為呼吸困難癥狀和發(fā)燒等全身癥狀。
②其它細菌引起的感染。可引起急性化膿性咽喉炎、化膿性中耳炎、淋巴結炎甚至菌血癥、敗血癥。
怎樣治療和護理白喉患兒?
①隔離患兒。
②用抗菌素或白喉抗菌血清治療。
③臥床休息,輕者2周,重者6周的維生素B、C,癥狀消失后,改為普通飲食。
⑤室內空氣要新鮮,溫度適宜。
⑥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繼發(fā)感染。
⑦癥狀消失后,連續(xù)兩次咽拭培養(yǎng)陰性者,解除隔離?;蛴诎Y狀消失后30天解除隔離。
怎樣預防白喉?
①將患兒隔離治療,居室要通風,衣被要勤洗勤曬,患兒用過的玩具、用具可用3%來蘇水消毒。鼻咽內分泌物及擦鼻涕用的手紙要焚燒消毒。
②不要讓孩子與白喉患者接觸,白喉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
③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lián)疫苗對白喉有預防作用,要按時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
白喉會影響小兒智力發(fā)育嗎?
白喉是由能產生外毒素的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病原侵犯的部位出現(xiàn)假膜,主要在咽、喉及周圍組織,另外白喉外毒素可引起全身中毒癥狀、心臟及神經系統(tǒng)的變性病變。預防接種可減少發(fā)病。
白喉根據(jù)假膜形成部位分為咽白喉、鼻白喉、喉白喉和其他部位白喉,咽白喉占大多數(shù)。病兒有輕到中度發(fā)熱,小兒不愿進食,不活潑,較大兒童訴咽部疼痛、頭痛、全身不適、厭食等,檢查時可發(fā)現(xiàn)小兒咽部有假膜形成,不易擦掉,重癥局部病灶擴大,假膜可發(fā)展到鼻咽部,還可發(fā)展到喉頭、氣管、支氣管,甚至肺部,造成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窒息死亡。另外大量外毒素進入血液,傳遍全身,引起心臟、神經纖維病變。心臟病變?yōu)橐鹦募⊙?,早期心律不齊,晚期心跳減慢,脈搏減弱,心律不規(guī)則,甚至心衰。神經系統(tǒng)病變有軟腭癱瘓時說話不清,流質飲食可由鼻孔外流,睫狀肌癱瘓時小兒視物不清,如果出現(xiàn)膈肌或肋間肌癱瘓時,小兒可出現(xiàn)呼吸衰竭。
當白喉假膜擴展到喉頭、氣管、支氣管甚至肺部時可引起呼吸道梗阻導致窒息。另外嚴重毒血癥可引起膈肌和肋間肌癱瘓,導致呼吸衰竭,引起嚴重腦缺氧,如不及時治療,對小兒智力發(fā)育產生不利影響。另外還可引起心肌炎,對小兒產生極大危害。故小兒應按規(guī)定進行預防接種,現(xiàn)在各大城市流動人口多,家長們更應帶小兒到附近的防疫站進行預防接種,以防患病。
患白喉后住院隔離治療,臥床休息2~3周,及早注射白喉抗毒素,還要預防感染。喉白喉的病人,應注意保持室內濕潤。引起喉頭梗阻時要立即將氣管切開,防止窒息的發(fā)生。有膈肌和肋間肌癱瘓時,應使用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減輕缺氧,同時要積極治療心肌炎以防發(fā)生心衰。
預防?
其他相關
中醫(yī)概述
白喉,病名。見《時疫白喉捷要》。又名白纏喉、白菌。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常發(fā)于秋冬久睛不雨,氣候干燥之季?!吨貥怯耔€》:“喉間起白如腐一癥,其害甚速,……患此者甚多,惟小兒尤甚,且多傳染?!卑Y見咽喉疼痛,吞咽尤甚,繼之一側或兩側喉核(扁桃體)處出現(xiàn)白點,白點迅速蔓延,成為乳白色或灰白色邊界清楚有光澤之假膜,假膜迅速蔓延至懸雍垂及喉關內外,不易剝脫,若用力剝除,則易出血,迅即為新假膜所覆蓋。假膜堅韌不易搗碎。兼頭痛身疼,微熱或寒熱交作,疲乏,胸悶煩躁,口臭鼻寒。若白膜蔓延至喉關內或會厭下,則呼吸困難,鼻煽唇青,心悸怔忡等。多因肺胃素虛,復感時行疫癘之邪毒,邪毒從口鼻入,疫毒搏結于咽喉所致。屬陰虛肺燥,宜養(yǎng)陰清肺,方用養(yǎng)陰清肺湯;屬陽熱偏盛,癥見咽喉痛閉,飲水作嗆,目紅聲嘶,口出臭氣者,治宜瀉熱解毒,用神仙活命湯;若痰火阻塞,喉聲如鋸,宜清肺降痰,用猴棗散加土牛膝根、葶藶子、大黃、礞石、竹瀝之類。針刺取合谷、少商、天突、足三里、內庭。禁忌升提、發(fā)汗、大下等。臨床發(fā)現(xiàn)病人,應隔離、消毒,報告疫情?! ?/p>
治療禁忌
白喉病較危重,一經誤治則多至不救,故有五條治療禁忌:
①忌升提涌吐。
②忌溫散發(fā)汗。
③忌大下亡津。
④忌刀針。
⑤忌病重藥輕。
⑥忌苦寒助燥。
此外,該病應與習慣上稱為白喉的某些虛寒性咽喉疾患相區(qū)別。如虛寒白喉等?! ?/p>
白喉傳染方式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為咽、喉、鼻部粘膜充血、腫脹并有不易脫落的灰白色假膜形成。由于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所致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并發(fā)心肌炎和末梢神經麻痹。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四季均可發(fā)病,以秋季冬季較多。
白喉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通過觸摸病兒的手、玩具. 用具. 食具及手帕等物品都有可能將病菌帶入口. 鼻而引起發(fā)病,所以和病兒接觸愈密切,愈易傳播。國外曾有飲用白喉桿菌污染的牛奶而引起爆發(fā)的報導。在熱帶地區(qū),通過破損的皮膚和粘膜而患白喉的也不少見。
參看
健康問答網關于白喉的相關提問
關于“白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