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里藥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溫里藥(drugs for dispelling internal Cold),以溫暖臟腑經(jīng)絡(luò)、消除里寒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目錄

功用

此類藥物多為辛溫大熱之品,辛散溫通、大熱除寒,故有溫里散寒、補火助陽、回陽救逆、溫經(jīng)止痛等功效。部分溫里藥還有和中止嘔、開胃進食等作用。

分類和適應(yīng)證

根據(jù)功效的不同,溫里藥可分為溫中散寒藥、溫腎回陽藥、暖肝散寒藥溫肺化飲藥4類。①溫中散寒藥。主要用于寒邪內(nèi)侵、陽氣被困,或脾陽不足、寒自內(nèi)生,所致腹冷痛、嘔吐瀉痢臟寒證。常用藥有干姜、高良姜、紅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蓽茇蓽澄茄、山柰等。②溫腎回陽藥。主要用于陰寒內(nèi)盛、元陽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陽厥脫證;或腎陽不足陽痿宮冷、陰寒水腫、五更泄瀉等證。常用藥有附子川烏頭、草烏頭、肉桂、九香蟲等。③暖肝散寒藥。主要用于寒犯肝經(jīng)、厥陰頭痛、寒疝腹痛等證。常用藥有吳茱萸、小茴香等。④溫肺化飲藥。主要用于寒痰停飲犯肺、喘咳痰稀等證。常用藥有干姜、細辛等。

配伍

使用溫里藥時應(yīng)根據(jù)證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藥。里寒兼有表證者,當(dāng)配辛溫解表藥;寒凝氣滯血瘀者,當(dāng)配行氣活血藥;亡陽厥脫冷汗不止者,當(dāng)配固表收澀止汗藥;亡陽氣脫者,當(dāng)配大補元氣固脫藥;寒痰咳喘者,當(dāng)配溫化寒痰藥;寒濕內(nèi)蘊者,當(dāng)配苦溫燥濕藥。

用藥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作用強烈、辛熱性燥,容易傷陰助火,素體火旺或天氣炎熱時用量宜小。凡陰虛火炎、津傷、失血真熱假寒者當(dāng)禁用。

現(xiàn)代研究

溫里藥有增加胃液分泌、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減輕惡心嘔吐等作用;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部分藥有強心、升高血壓、鎮(zhèn)靜、鎮(zhèn)痛等作用。溫里祛寒藥對于西醫(yī)診為消化不良胃腸痙攣疼痛、腸脹氣、蛔蟲腹痛、蛔蟲性腸梗阻、慢性氣管炎慢性腸炎、痢疾、疝氣腹痛、慢性腎炎水腫、性功能障礙等病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還可用于心衰休克等病。

常用溫里藥

藥名 來源 性能 功能主治 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 備注
川烏頭川烏 毛莨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的母根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脾、腎經(jīng) 溫經(jīng)散寒,祛風(fēng)除濕。主治心腹冷痛寒疝腹痛,頭風(fēng)頭痛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攣;外治陰疽腫毒 含消旋去甲基烏藥堿、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川烏堿等 煎服,1.5~6克。一般宜炮制后用,并須先煎、久煎 孕婦忌服。反貝母半夏、白蘞、白芨、瓜蔞
草烏頭草烏 毛莨科植物北烏頭 Aconitum kusnezoffii塊根'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脾經(jīng) 散寒止痛,搜風(fēng)勝濕,開頑痰,消滄腫。主治心腹冷痛,寒疝,風(fēng)寒濕痹,歷節(jié)風(fēng)痛,頭風(fēng)頭痛,痰濕癖積,外治陰疽,瘰疬。又為中藥麻醉劑主藥 去氧烏頭堿、次烏頭堿、烏頭堿、中烏頭堿,北草烏堿 煎服,1~1.2克。余與川烏頭同 忌、反與川烏頭同
肉桂 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的樹皮 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 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jīng)通脈。主治命門火衰,腎陽不足,腰膝酸冷無力,陽痿早泄,宮冷不孕,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痛經(jīng)、閉經(jīng),陰疽流注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桂皮醛、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丁香油酚、乙酸苯丙酯等 煎服,2~5克。后下。研末服,1~2克 孕婦慎服。肉桂畏赤石脂,不宜同用。
高良姜 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根莖 辛,溫。歸脾、胃經(jīng)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腹冷痛,嘔吐泄瀉,噎膈反胃,寒疝腹痛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桂皮酸甲酯,畢澄茄烯、丁香油酚等。還含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等,其辛辣成分為高良姜酚 煎服,3~6克
紅豆寇山姜子、良姜子) 姜科植物大高良姜 Alpinia galanga 的果實 辛,溫。歸脾、肺經(jīng) 溫中散寒,行氣消食。主治脘腹用痛,嘔吐泄瀉,噎膈反胃,食欲減退 含揮發(fā)油,內(nèi)有1,-乙酰氧基胡椒乙酸酯、1,-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石竹烯氧化物等 煎服,3~6克
吳茱萸吳萸 蕓香科植物吳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或石虎 E.rutaecarpa var.officinalis 將近成熟的果實 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jīng) 散寒止痛,疏肝開郁,降逆止嘔。主治厥陰頭痛,寒疝、痛經(jīng)、脘腹用痛、嘔吐吞酸、虛寒泄瀉,寒濕腳氣 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羥基吳茱萸堿等生物堿,以及吳茱萸內(nèi)酯、揮發(fā)油等。吳茱萸揮發(fā)油主要含吳茱萸烯;種子含脂肪油,內(nèi)有吳茱萸酸。石虎果實還含花色甙、甾類化合物 煎服,1.5~5克
丁香公丁香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接近成熟或成熟的花蕾 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 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腎助陽。主治胃寒呃逆,嘔吐泄 瀉,心腹冷痛,痃癖,疝痛,陽痿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 煎服,1~3克 丁香畏郁金,不宜同用
蓽茇 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接近成熟或成熟的果穗 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腸鳴泄瀉;外治牙痛,偏頭痛 胡椒堿、四氫胡椒酸、棕櫚酸、N-異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揮發(fā)油等。種子含芝麻素、長柄胡椒堿等 煎服,2~6克
蓽澄茄 胡椒科植物蓽澄茄 Piper cubeba 或樟科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 的果實 辛、苦,溫。歸脾、胃、腎、膀胱經(jīng) 溫中暖腎,行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食滯氣脹,嘔吐呃逆,腸鳴泄瀉,寒疝腹痛,小便不利,尿液混濁 蓽澄茄果實含揮發(fā)油,油內(nèi)主要成分為右旋香檜烯,右旋蒈烯,1,4-桉葉素,右旋松油醇等,還含蓽澄茄素,蓽澄茄酸等。山雞椒果實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檸檬醛,甲基庚烯酮,芳樟醇檸檬烯等,還含脂肪油 煎服,2~5克
山柰 姜科植物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的根莖 辛,溫。歸脾、胃經(jīng) 溫中,行氣,消食,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停食不化,寒濕吐瀉,跌打傷痛,風(fēng)蟲牙痛 含山柰酚,山柰素,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有龍腦、桂皮酸乙酯、莰烯、左旋α-△3-蒈烯等 煎服,3~6克
小茴香 傘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的成熟果實 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 溫里散寒,理氣止痛。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腰痛,痛;胃寒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含揮發(fā)油,內(nèi)有茴香醚、茴香醛、小茴香酮、甲基胡椒酚等 煎服,3~6克
胡椒 胡椒科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的果實 辛,熱。歸胃、大腸經(jīng)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宿食不消,嘔吐泄瀉 含胡椒堿,胡椒新堿及揮發(fā)油。油中含向日葵素,二氫葛縷醇、石竹烯氧化物等 煎服,2~5克;研末服,1~1.5克
花椒川椒、蜀椒 蕓香科植物花椒 Zanthaxylum bungeanum 或青椒 Z.Schinifolium 的成熟果皮 辛,溫。有小毒。歸脾、胃、腎經(jīng) 溫中,止痛,燥濕,殺蟲。主治脘腹冷痛,嘔吐瀉痢蛔蟲病;外治濕疹瘙癢 花椒果實含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檸檬烯、牻牛兒醇、枯醇等。青椒果實揮發(fā)油內(nèi)有愛草腦、香柑內(nèi)酯;果皮含香柑內(nèi)酯、香葉木甙、生物堿等 煎服,2~5克
九香蟲 蝽科昆蟲九香蟲 Aspongopus chinensis 的全體 咸,溫。歸腎、肝、胃經(jīng) 溫中暖腎,理氣止痛。主治腎虛腰膝酸痛,陽痿,肝胃不和,脘腹脅肋脹痛 干燥蟲體含脂肪,蛋白質(zhì)及甲殼質(zhì)。脂肪中有硬脂酸、棕櫚酸、油酸 煎服,3~6克

附子、干姜未列入此表,見專條。

參看

關(guān)于“溫里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