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韭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雨韭 | 中藥圖典 |
雨韭 Yǔ Jiǔ |
|
---|---|
別名 | 浮薔、青茨菇花、藍鳥花、水白菜 |
功效作用 | 清肺熱;利濕熱;解瘡毒。主高熱咳喘;濕熱黃疸;丹毒;瘡癤 |
英文名 | Herb of Korsakow Monochoria, Korsakow Monochoria |
始載于 | 《本草綱目拾遺》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名稱】雨韭 (《綱目拾遺》)
【異名】浮薔(《救荒野譜》),青茨菇花(汪連仕《采藥書》),藍鳥花(《植物名匯》)。
【來源】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 ?/p>
植物形態(tài)
雨久花(《花鏡》) 一年生草本,高達40余厘米,全株軟而滑潤。初生葉披針狀線形,后生葉漸寬,最終成心狀卵形,長6~10厘米,寬3.5~8厘米,先端急尖,全緣,兩面光滑無毛;根生葉柄長,長30厘米左右,莖生葉柄短,長6毫米左右,下部寬而抱莖。總狀花序,頂生,花梗長于葉;花藍色,花被片6,橢圓形,先端鈍;雄蕊6,其中5枚小形,花藥為黃色,1枚大形,花藥為紫色,其花絲的中央部有鉤狀片;雌蕊1,較雄蕊長;花后花梗漸下彎。蒴果卵形,長8~10毫米,包于宿存花被片內(nèi)。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于稻田及池沼、水溝邊水中。分布東北、華東各地?! ?/p>
藥用價值
①汪連仕《采藥書》:去濕之功同茵陳。
散一切疔毒,消痔漏,明目。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藥》)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 雨久花,水生草本,高50-90cm。全株無毛。根莖粗壯,纖維根發(fā)達。基生葉紙質(zhì);葉柄長約30cm;葉片卵形至卵狀心形,長3-13cm,寬3-12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全緣;莖生葉柄較短,基部擴大成鞘,抱莖。總狀花序頂生,有花10多朵;花梗長5-10mm;花直徑約2cm;花被裂片6,藍色,橢圓形,長約1cm,先端圓鈍。蒴果卵形。花果期7-10月。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zhì)層。表皮下可見2-4列細胞的綠色(細胞內(nèi)含葉綠體)。通氣薄壁組織寬厚,細胞圈鏈狀排列,氣腔內(nèi)可見內(nèi)生腺毛及其亮棕色分泌物,有的薄壁細胞內(nèi)含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散在,韌皮部外側(cè)有厚角組織,木質(zhì)部內(nèi)側(cè)各有一氣道。中心為一大型髓腔片狀髓為一層多角形薄壁細胞組成,散在有草酸鈣針晶束。
|
關(guān)于“雨韭”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