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青盲病是指眼外觀正常,唯視力逐漸下降,或視野縮小,甚至失明內障疾病。多由視瞻昏渺、暴盲等病,失治轉變而來。由肝腎氣虛,精血衰弱,肝氣郁結,玄府郁遏,臟腑精華不能上承于目,或氣血兩虧,目失滋養(yǎng)所致。西醫(yī)學之視神經萎縮與本病相似。其它眼底病變之晚期,近乎失明階段亦屬本病之范疇。  

發(fā)病原因

頭眼部外傷,或腫瘤壓迫,致脈道瘀阻,玄府閉塞;情志抑郁肝氣不舒,玄府郁閉;心榮虧損,目竅失養(yǎng),神光衰竭;肝腎兩虧或稟賦不足,精血虛少,不得榮目,致目竅萎閉;脾腎陽虛,精微不化,目失溫養(yǎng),神光漸失,而致青盲。  

常見癥型

肝腎陰虛型青盲

1.主癥:.視物日漸昏蒙不清,或自覺眼前有大片黑色影遮擋,漸漸失明。

雙目干澀,腰酸精,頭暈耳鳴。

目外觀端好,瞳神內無障翳氣色可辨。

舌紅,脈細弱。

2.治法: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3.方藥:明目地黃丸(《審視瑤函》)。

熟地12生地12當歸10丹皮10澤瀉10茯神12五味子10山萸肉12柴胡6

加減:口苦咽干,舌紅者加龍膽草黃芩;兩目干澀,口舌干燥不欲飲,舌紅,脈落細等,陰虛火升之象加知母、黃柏麥冬、元參。

肝氣郁結型青盲

1.主癥:.雙目同時或先后發(fā)病,視物日漸模糊不清,或眼前有大片黑影遮擋,病情日漸加重,雙目不辨人影,重者不分明暗。

自覺目珠轉動時有牽拉痛或眉棱骨痛,目外觀儼如好人。

性情急躁,或抑郁不舒,胸脅脹滿,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口干咽燥。

舌苔薄白,脈弦細。

2.治法:疏肝解郁。

3.方藥:加味逍遙散(《眼科集成》)加減。

柴胡6當歸10白芍12丹皮10山梔10白術12茯苓10青皮6甘草6。

加減:口苦咽干,舌紅者加龍膽革、黃芩;身痛頭痛,肌肉袖搐或眼底出血滲出時加犀角(廣牛角代)、羚羊角、麥冬、元參。

氣血兩虧型青盲

1.主癥:雙目日漸模糊,甚則失明,目外觀端好。

面色白或萎黃,少食懶言,乏力自汗,納谷不馨,頭暈目眩,心悸失眠,四肢麻木,月經澀少。

舌質淡,脈細弱。

2.治法:氣血雙補

3.方藥:柴胡參術湯(驗方)。

人參6白術12白芍12當歸10川芎10熟地12柴胡6青皮6 灸甘草6。

加減:體虛自汗,脾虛便溏者加黃芪、干姜;心悸失眠較重者加龍眼肉、五味子。.

腎陽不足型青盲

1.主癥:.雙眼同時或先后發(fā)病,眼前有大片暗影遮擋。

身冷畏寒,面色白,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頻數,陽痿遺精,女予帶下清冷。

舌淡質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

2.治法:溫補腎陽,益精明目。

3.方藥:腎氣丸加減(《金匱要略》)。

肉桂3附子6熟地12山萸肉12山藥30丹皮10茯苓12澤瀉6枸杞子10菟絲子10

刺五加注射液

參麥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

本病總的病機為目中玄府閉塞,不外是虛、實、虛實兼夾三類,本著損其有余,補其不足的原則對癥治療,開通玄府應貫穿于各證型之中。有的青盲病出現于西醫(yī)的中樞神經病變中,如顱內腫瘤,脫髓鞘病變等疾患。因此在青盲初患之時,即應請神經科詳細檢查,排除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所致,以免延誤病情。青盲預后不好,應及早進行中西結合治療,且應持之以恒?! ?/p>

治療方法

中醫(yī)

針灸治療,取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肝俞、腎俞、光明、睛明、合谷、瞳子髎球后、攢竹等穴,每次選3~4穴,辨證補瀉施針。

西醫(yī)

羊霍膠囊

簡介:

羊藿又叫仙靈脾、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三枝九葉草、剛草。氣味辛、寒、無毒。李明珍說:"**羊藿味甘氣香,性溫不寒,能益精氣。......真陽不足者宜之"。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羊藿的強精作用被寫的超乎尋常,所以說,作為強精藥草,**羊藿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羊霍膠囊的作用

治療陽痿,腰膝冷;治療偏風不遂;治療咳嗽,氣不順,腹?jié)M不思飲食;治療日昏生翳;治療病后青盲(病不久者);治療小兒雀目;治療痘疹入目;治療虛火牙痛

適宜人群

青盲癥,陽痿、早泄、性功能不全的男性;

腰膝酸冷、月經不調的女性;

咽喉炎癥、肺部炎癥患者;

食欲不振者;

眼部疾病患者;

口腔炎癥患者。

關于“青盲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