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黃皮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黃皮 | 中藥圖典 |
野黃皮 Yě Huánɡ Pí |
|
---|---|
別名 | 接骨木、山黃皮、假黃皮、山茴香 |
功效作用 | 疏風(fēng)理氣,除濕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風(fēng)濕,水腫,扭挫傷折脫臼。 |
英文名 | leaf or root of Dentate Wampee |
始載于 | 《廣西藥植名錄》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肺經(jīng)、肝經(jīng)、腎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藥名】野黃皮
【漢語拼音】ye huang pi
【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Dentate Wampee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lausena dunniana Levl.[C.willdenowii Levl.;C.dentata (Willd.)auct.non Roem.]
【歸經(jīng)】肺;肝;腎經(jīng)
【考證】出自《廣西藥植志》
【科屬分類】蕓香科
【主治】感冒;麻疹;哮喘;水腫;胃痛;風(fēng)濕痹痛;濕疹;扭挫傷折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灰?guī)r石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右采收,葉,鮮用;根,洗凈,切片,曬干。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貴州、云南。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1.齒葉黃皮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m。全株有香氣,以葉為甚。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常聚生于枝頂,長15-40cm;小葉柄帶紅色,長4-8mm;小葉5-15,卵形、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9cm,寬2.5-4cm,先端急尖或漸尖,或尾狀尖而鈍頭,基部鈍斜或?yàn)閷捫ㄐ沃列ㄐ危瑑蓚?cè)略不對稱,邊緣有明顯的圓鋸齒,上面深綠,下面淺綠,近于無毛。聚傘圓錐花序腋生;花柄無毛;萼片4,稀為5,廣卵形,長不超過1mm;花瓣4-5,白色,長圓形,長3-4mm;子房上位,近圓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頭略成四棱。漿果近圓球形,直徑6-10mm,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種子1-4顆?;ㄆ谙募荆谇锛?。
2.粗齒葉黃皮 本種與齒葉黃皮區(qū)別在于:花軸、葉軸及小葉片均被長柔毛,也有小葉片因毛脫落而無毛,但在邊緣則有少數(shù)長柔毛,小葉片質(zhì)地較正種為厚而大,邊緣常為不規(guī)則的淺波狀或具不明顯的鈍鋸齒。
【性味】微辛;苦;性溫
【出處】《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野黃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