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療法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液體療法(fluid therapy),通過補充(或限制)某些液體以維持機體體液平衡的治療方法。廣義上,亦包括靜脈營養(yǎng)、膠體液的輸入、輸血腹膜透析等。但習慣上通常僅指維持體液水和電解質(zhì)平衡療法。液體療法的目的是糾正并預防體液紊亂。進行液體療法前需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及有關(guān)實驗室檢查,以期弄清。①患者體液紊亂的情況,這主要包括:體液容量(如有無脫水水過多,細胞內(nèi)外液容量變化情況,及容量改變的輕重程度)、體液張度改變(高張、等張、還是低張)、酸堿平衡情況、有無某些電解質(zhì)濃度異常(如高血鉀低血鉀等)。②引起這些紊亂的病因。③體液紊亂糾正后如病因未消除,還會引起哪些新的體液平衡的紊亂。

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體液紊亂不同。即使病因相同,每一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也存在相當差異,因此所需采用的液體療法也各不相同。應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不同的液體療法計劃(包括采用液體的種類、用量、給液速度及途徑等),并根據(jù)病情變化,隨時調(diào)整液體療法的計劃。

目錄

常用液體種類

可分為以下兩類:

①非電解質(zhì)液。包括飲用白開水及 5~10%葡萄糖注射液。后者由靜脈輸入體內(nèi),葡萄糖在體內(nèi)被氧化,實際效應如同白水。非電解質(zhì)液的特點是:可補充由呼吸、皮膚蒸發(fā)失水分(不顯性丟失)及由排尿丟失的液體;可糾正體液高滲狀態(tài);不能補充體液丟失。

②等滲含鈉液。如生理鹽水(即 0.9%NaCl溶液)、林格氏液、2:1溶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或1/6mol乳酸鈉溶液)、改良達羅氏液(每升含生理鹽水400ml,等滲堿性液及葡萄糖液各300ml,氯化鉀3g)等(表1)。其主要功能是;補充體液損失;糾正體液低滲狀態(tài)及酸堿平衡紊亂;不能用以補充不顯性丟失及排稀釋尿時所需的液體。

臨床上更常用的是將此兩類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的溶液,如將等滲含鈉液稀釋為1/2或2/3張溶液。3:2:1液(3份葡萄糖液:2份生理鹽水:1份等滲堿性液)為2:1液的1/2張溶液。4:3:2溶液(4份生理鹽水:3份葡萄糖液:2份等滲堿性液)為其2/3張液。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為2/3張溶液。

給液途徑

分為胃腸道及胃腸道外兩類:①胃腸道??诜a液是最簡便、安全、又最符合生理補液途徑,只在病人口服或吸收液體發(fā)生困難時,才采用其他補液方法。必要時可采用胃管點滴輸液。灌腸輸液效率不高,已被淘汰。②胃腸道外。靜脈輸液效率最高,臨床最常采用。液體可以通過頭皮小靜脈、四肢靜脈或中心靜脈(近左心房的腔靜脈)輸入,后者僅適用于危重病人的搶救及輸入靜脈營養(yǎng)高滲溶液時。皮下輸液一次不能注入大量液體,且吸收緩慢。骨髓腔及腹膜腔輸液雖能較迅速吸收,但操作較復雜,易于引起感染。因此這些方法均很少采用。

生理需要的維持

正常人體不斷通過皮膚蒸發(fā)出汗、呼吸、排尿及糞,丟失一定量水及電解質(zhì)。這)。每代謝100千卡熱約需水150ml。由于食物代謝或組織消耗尚可內(nèi)生水(約為20ml/100千卡),故實際需外源補充水120~150ml/100千卡,最低也不能低于100~120ml/100千卡。環(huán)境溫度、濕度、對流條件改變,或機體情況變化(如體溫升高、呼吸增快等)均可影響上述生理需要量,例如體溫在38℃以上時,每超過1℃,需增加生理需要液量13%。

些丟失需及時補充,稱為液體的生理需要。機體每日生理需要液量與其代謝熱卡有關(guān)(表2)

在補充生理液量的同時,需補充電解質(zhì)的丟失。每供水100ml,約需補Na+2~3mmol,K+2~2.5mmol。

日常情況下不需計算出入量,機體能通過渴感,抗利尿激素及腎的調(diào)節(jié)來維持體液平衡?;疾r,這些自動調(diào)節(jié)機制有可能發(fā)生障礙,此時生理需要液量常需經(jīng)過計算,尤其當病人不能進飲食,需胃腸道外輸液時。胃腸道外輸液的缺點是入量不受渴感控制,因此對所需液量、電解濃度及輸液速度均需經(jīng)過計算與計劃。

液體療法時,生理需要液量可按基礎(chǔ)代謝熱卡(每日1000千卡/m2體表面積)計算。由于每消耗100千卡熱需水120~150ml,每天需生理維持液量為1200~1500ml/m2,至少1000~1200ml/m2。成人每日為2500~3000ml。兒科習慣用公斤體重計算,嬰兒每日需水70~90ml/kg,幼兒60~70ml/kg,兒童50~60ml/kg。輸液速度為每小時嬰兒3ml/kg,幼兒2.5ml/kg,兒童2ml/kg左右。按生理需要所應補液體,成人可按4份葡萄糖液,1份生理鹽水補充。兒童可用生理維持液,其配方為:生理鹽水200ml,5~10%葡萄糖800ml,氯化鉀1.5g。其電解質(zhì)濃度見表1。生理需要量尚需根據(jù)病人及環(huán)境情況作適當調(diào)整,如高熱、多汗時液量需適當增加;長期霧化吸入,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SIADH)時需減少入量。

脫水的糾正及預防

脫水的糾正,即補充累積損失,需根據(jù)病人的脫水程度、張度、有無酸堿失衡及低鉀等情況,有計劃地進行。①補液量:嬰幼兒輕度脫水,補充累積損失液量為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20ml/kg。兒童可按上述液量的2/3補充。成人累積損失補充不如兒童嚴格,一般可補充3000~3500ml。②所補液體張度:等滲脫水按1/2~2/3張液補充,低滲脫水以2/3張~等張液補充,高滲脫水以1/3~1/2張液補充。③補液速度:高滲脫水時補液速度不宜過快,累積損失在24~48小時補足為宜,其他脫水應在8~12小時內(nèi)補充。脫水嚴重時,首先應設(shè)法補充血容量,恢復腎循環(huán),可在30~60分鐘內(nèi)由靜脈滴注注射含鈉液20~30ml/kg。④補液途徑:輕度脫水可口服,較重時需靜脈滴注。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 (ORS)適用于急性腹瀉所致輕、中度脫水,其配方是: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及無水葡萄糖20g,加飲用水至1升。經(jīng)中國國內(nèi)較廣泛應用,脫水糾正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ORS應用的理論根據(jù)是: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有賴于Na+的主動吸收,而葡萄糖又能促進鈉吸收,ORS中葡萄糖含量在2%,實驗證明這是促進鈉、水吸收的最佳濃度。即便在分泌型腹瀉,糞便含水量多,也不影響Na+-葡萄糖吸收機制。⑤酸堿失衡的糾正:主要是消除病因及恢復腎功能。在HCO婣丟失過多所致的代謝性酸中毒,所需補充體液中的等滲含鈉液,其1/3用1.4%碳酸氫鈉或1/6mol乳酸鈉溶液補充,其余用生理鹽水補充。在嘔吐所致代謝性堿中毒,所需補充液體中的等滲含鈉液均以生理鹽水補充,并注意補充鉀鹽。⑥低血鉀癥的防治:當病人腎循環(huán)恢復,有尿后,可在所輸液體中加入氯化鉀,使溶液氯化鉀濃度達0.1~0.3%。

脫水的預防是及時補充繼續(xù)丟失,原則是丟多少補多少。繼續(xù)丟失液體的電解質(zhì)濃度,各種疾病各不相同。嘔吐液(包括胃引流液)一般用3份生理鹽水,1份0.15%氯化鉀補充;腹瀉宜用1/3~2/3張含鈉液;小腸引流液用2/3含鈉液補充。

其他疾病的液體療法

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的液體療法各不相同,要參考原發(fā)疾病的治療。

關(guān)于“液體療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