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躑躅
A+醫(yī)學百科 >> 羊躑躅 |
羊躑躅(RhododendronmolleG.Don)又名鬧羊花、黃杜鵑、黃色映山紅。隸屬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羊躑躅亞屬,落葉灌木??捎貌シN、扦插、嫁接及壓條方法繁殖。常見于山坡、石縫、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在醫(yī)學上常作為麻醉、鎮(zhèn)痛劑使用,可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對糧食害蟲、蔬菜害蟲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是園林露地栽培的觀賞花卉之一。
目錄 |
基本介紹
羊躑躅rh
ododendronmolle
學名:Rhododendron molle (Blume)G.Don
英文名:Sheeploitered Azalea
科名:杜鵑花科 Ericaceae
生長周期
又名鬧羊花、黃杜鵑、黃色映山紅。為杜鵑花科落葉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帶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短,被毛;葉片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而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向上微彎的剛毛?;ǘ鄶?shù),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花金黃色,花冠漏斗狀,外被細毛,先端5裂,裂片橢圓狀至卵形,上面一片較大,有綠色斑點,花期4-5月?! ?/p>
藥理介紹
羊躑躅的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和石楠素。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其味辛,有毒。有鎮(zhèn)痛、驅(qū)風,除濕功效。可治風濕頑痹,傷折疼痛,皮膚頑癬等癥。并用作手術麻醉。
內(nèi)服:煎湯,1-2分;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搗擦。
又名:玉支(《別錄》),羊不吃草(《本草拾遺》),黃杜鵑(《本草蒙筌》),黃躑躅、羊不食草(《綱目》),南天竺草(汪連仕《采藥書》),黃色映山紅(《綱目拾遺,),搜山虎(《草藥圖》),影山黃、八厘麻、出山彪、坐山虎、山枇杷、黃稻節(jié)柴、黃株標、大葉株標。
落葉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帶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短。被毛;葉片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而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向上微彎的剛毛,幼時背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ǘ鄶?shù),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萼5裂,宿存,被稀疏細毛;花金黃色,花冠漏斗狀,外被細毛,先端5裂,裂片橢圓狀至卵形,上面一片較大,有綠色斑點;雄蕊5,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于雄蕊。蒴果長橢圓形,熟時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間裂開,種子多數(shù)。細小。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
常見于山坡、石縫、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地?! ?/p>
主治
釋名: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玉枝。
氣味:(花)辛、溫、有大毒?! ?/p>
主治
1、風痰注痛。用羊躑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搗作餅,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時取焙為末,加蒸餅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送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飯反服。
2、風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jié)疼痛,言語蹇澀)。用凌晨躑躅花,酒攔后蒸過,曬干,研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diào)服。
3.化學成分:花含毒性成分 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p>
有毒植物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花和果毒性最大。本植物的毒性歷代本草均有記載,歷史流傳的所謂“蒙汗藥”組成之一就是這種植物的花,相傳該花濃汁與酒同服,能使人麻醉、喪失知覺。人中毒后一般有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嚴重者還有呼吸困難、心律不齊、血壓升高、手足麻木、運動失調(diào)和昏睡,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皮膚長期接觸該植物可出現(xiàn)糜爛和灼痛。死后尸檢可見瞳孔縮小,胃腸道出血,肺水腫和郁血,心肌、心內(nèi)膜及心外膜有溢血點,唇及指甲青紫等。牛、羊和豬等中毒后,有流涎、嘔吐、切齒、四肢外展、步態(tài)蹣跚;嚴重者腹部脹滿、呼吸困難、后肢癱瘓、哀鳴不安、全身痙攣以至死亡。花和果實粉末的水混懸劑對小鼠灌胃的MLD分別是3.4和2.9g/kg。小鼠腹腔注射花的水或乙醇提取物(相當于花20g/kg),出現(xiàn)活動減少、肌肉松弛、共濟失調(diào)、癱瘓以至死亡。花、莖、葉和根粉是昆蟲的觸殺毒和胃毒物,南方各省農(nóng)村有作農(nóng)藥使用?! ?/p>
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疏證》:羊躑躅,毒藥也。然性能祛風寒濕,故可以治惡痹。痹者,風寒濕所成也。然非元氣未虛、脾胃尚實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藥,亦須雜以安胃和氣血藥同用。
2.《本草新編》:羊躑躅,必須外邪難于外越者,始可偶爾一用以出奇,斷不可頻用以炫異也。止可用至三分,重傷者斷不可越出一錢之外耳。
3.《植物名實圖考》:搜山虎即羊躑躅,古方多用,今湯頭中無之。按羅思舉《草藥圖》:搜山虎能治跌打損傷,(為)內(nèi)傷要藥,重者一錢半,輕者一錢,不可多用。霜后落葉,但存枯根。湖南之醫(yī)以為發(fā)表入陽明經(jīng)之藥,是此藥俗方中仍用之。
4.《本經(jīng)》: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
5.《本草拾遺》:主一切風血。煮之,亦浸酒。
6.《本草蒙筌》:主風濕藏肌肉里,漸漸麻痹。
7.《本草新編》:主折傷。
8.《本草求原》:劫頑痰。
9.《科學的民間藥草》:是麻醉藥,能鎮(zhèn)痙鎮(zhèn)痛。治氣喘。
形態(tài)特征
高1-2米。老枝光滑,帶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單葉互
生,葉柄短,被毛;葉片橢圓形至橢圓狀倒披針形,先端鈍而具短尖,基部楔形,邊緣具向上微彎的剛毛?;ǘ鄶?shù),成頂生短總狀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花金黃色,花冠漏斗狀,外被細毛,先端5裂。宿存,被稀疏細毛;花金黃色,花冠漏斗狀,外被細毛,先端5裂,裂片橢圓狀至卵形,上面一片較大,有綠色斑點;雄蕊5,與花冠等長或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長毛,花柱細,長于雄蕊。蒴果長橢圓形,熟時深褐色,具疏硬毛,胞間裂開,種子多數(shù)。細小?;ㄆ?~5月。果期6~7月?! ?/p>
生長習性
性喜強光和干燥、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能耐-20℃的低溫;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耐貧瘠和干旱,忌雨澇積水。植株強健,管理粗放。
杜鵑多生于山地,江南丘陵地可見到映山紅和黃色的羊躑躅等落葉杜鵑,花開之時,正如揚萬里所云:“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在廬山和井崗山,可見到鋪滿山崗,紅如火焰,映得滿山皆紅的景觀。而許多更美的杜鵑花則“隱居”深山。在云南海拔2800—4000米的崇山峻嶺、雪山草甸和高山冰湖邊,杜鵑灌叢如織錦般平鋪在大地上;在4000—4500米處還可見到匍匐狀貼地生長的類型?! ?/p>
繁殖培育
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p>
播種繁殖
播種:杜鵑結實串高,種子多,發(fā)芽率高,用種能獲得大量后代,且實
生苗的可塑性和生活力強,是引種、育種的重要手段。
(1) 種子萌發(fā)技術:
把在室溫或低溫(4℃)下保存3個月以上的羊躑躅蒴果和凈種子用培養(yǎng)皿萌發(fā)法和花盆育苗法培育,結果表明,低溫保存凈種子用培養(yǎng)皿萌發(fā)法,種子萌發(fā)率高達96%。將萌發(fā)后的種子移栽于花盆,覆蓋約1cm厚的腐殖土,幼苗長勢健壯,整齊,成活率較高。10~翌年3月,將羊躑躅種苗置于20~25℃溫室,4~9月置于室外,種苗的生長速度提高,且在冬季能夠正常生長而不落葉,
采種:秋季葫果呈綠褐色或黃褐色時,即可采收,放置室內(nèi)晾干,待其開裂,抖出種子,貯于室內(nèi)干燥處。次春播種。
羊躑躅
(2).播種:用淺盆、木箱或在地床內(nèi),以
排水良好的粗粒土鋪底,面層2厘米用蘭花泥或腐葉土(均需消毒)。種子撤勻后,薄覆一層細土。或在蘭花泥上加鋪0.5-1厘米碎水苔,種子直接播入水苔中,不加覆蓋。然后害水使盆土濕潤,蓋以薄膜或玻璃板,置于陰處。
(3).管理:出苗之前,要保持盆土濕潤。一般在15-20℃時,20天左右出苗,發(fā)芽率75-85%。此后可將覆蓋物取去,注意通風,提高幼苗抗性。干燥時用紉噴頭噴濕,不可沖倒幼苗。
(4).分苗:落葉杜鵑生長較快,待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第一次移植,株距2-3厘米。秋后長至2-3厘米高,再次掘起移植于3寸小盆中,3株一盆。第二年視生長情況再分種,一般3-4年便能見花。常綠杜鵑到秋后第一次移植,次秋再次移植。苗期需避免強光、暴雨、大風,土壤不宜太濕,澆水仍行噴霧?! ?/p>
扦插繁殖
扦插:是應用最廣的方法,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快速,性狀穩(wěn)定。
(1).插穗:取當年生嫩技剛剛木質(zhì)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4-5葉,如枝條過長可截去頂梢。若不能隨采隨插,可用濕布或苔蘚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放于陰處,可存放數(shù)日。
(2).時間:江南都在霉雨季節(jié)前扦插,成活率最高,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旬至中旬,東鵑、夏鵑在6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插穗老嫩適中,天氣溫暖濕潤,成活率達90%以上。
(3).方法: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的可用床插。介質(zhì)用蘭花泥、黃山土、河沙或硬石、珍珠巖等均可,要求少病菌、無雜草,不摻肥料。插入插穗的l/3至l/2,插畢用細孔壺噴灑,置蔭棚下。盆底需墊高一磚;插床深20厘米,床底填7-8厘米厚排水層,以利排水。
(4).管理:插后一個月內(nèi),重點在遮蔭和噴水,使插穗始終新鮮。大雨時避免雨水沖擊,連日陰雨要注意排水,噴l/1000托布津防治黑斑病,高溫季節(jié)要增加地面、葉面噴水,注意通風降溫。約1個月左右;長根后頂部抽梢,如形成花蕾,應予摘除。9月后減少遮蔭,使小苗逐步壯實,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若在插床上安裝電子葉自動噴霧裝置,介質(zhì)用砭石或珍珠巖,則不需遮蔭。在全日照下,20余天即生根,成活率為95%以上,2個月即可移植。
嫁接
嫁接:其優(yōu)點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嫩梢隨時可接,不受限制;可將幾個品種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長得快,成活率高。嫁接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嫩枝頂端劈接,5-6月最宜,成活率達90%。
砧木:選2年生獨干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相仿。毛鵑品種以玉蝴蝶、紫蝴蝶最好,一般不用毛白杜鵑原種
應用價值
【羊躑躅根的功效介紹】:羊躑躅根(《綱目》)
【異名】山芝麻根(《梁侯瀛集驗良方》),巴山虎(《百草鏡》),鬧羊花根(《綱目拾遺》)。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鬧羊花條。
【性味】《中醫(yī)藥實驗研究》:有毒。
【歸經(jīng)】《本草新編》:入脾經(jīng)。
【功用主治-羊躑躅根的功效】驅(qū)風,除濕,消腫,止痛。治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痔漏,癬瘡。《綱目拾遺》:追風,定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錢;或浸酒。外用:研末調(diào)敷、煎水熏洗或涂搽。
【選方】
①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逐,肢節(jié)疼痛,言語蹇澀:躑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干,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熱,調(diào)下一錢。
②治風痰注痛:躑躅花、天南星。并生時同搗作餅,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
③治婦人血風走注,隨所留止疼痛:躑躅花、干蝎、烏頭各半兩,地龍二十條。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荊芥酒下,日二。
④治左癱右瘓:生干地黃、蔓荊子、白僵蠶各一兩,五靈脂半兩,躑躅花、天南星、白膠香、草烏頭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半夏末為糊,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進二服。
⑤治神經(jīng)性頭痛、偏頭痛:鮮鬧羊花搗爛,外敷后腦或痛處二至三小時。
⑥治跌打損傷:三錢三二錢,小駁骨一兩,澤蘭二兩。共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
⑦治瘧疾:羊躑躅花一分,嫩松樹梢五錢。水煎服。
⑧治風蟲牙痛: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蠟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
⑨治皮膚頑癬及瘙癢:鮮鬧羊花五錢。搗爛擦患處。
⑩治瘌痢頭:鮮鬧羊花擦患處;或曬干研粉調(diào)麻油涂患處
化學成分
花含毒性成分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楠素(ericolin)。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煤地衣酸甲酯。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花和果毒
性最大。本植物的毒性歷代本草均有記載,歷史流傳的所謂“蒙汗藥”組成之一就是這種植物的花,相傳該花濃汁與酒同服,能使人麻醉、喪失知覺。人中毒后一般有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嚴重者還有呼吸困難、心律不齊、血壓升高、手足麻木、運動失調(diào)和昏睡,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皮膚長期接觸該植物可出現(xiàn)糜爛和灼痛。死后尸檢可見瞳孔縮小,胃腸道出血,肺水腫和郁血,心肌、心內(nèi)膜及心外膜有溢血點,唇及指甲青紫等。牛、羊和豬等中毒后,有流涎、嘔吐、切齒、四肢外展、步態(tài)蹣跚;嚴重者腹部脹滿、呼吸困難、后肢癱瘓、哀鳴不安、全身痙攣以至死亡?;ê凸麑嵎勰┑乃鞈覄π∈蠊辔傅腗LD分別是3.4和2.9g/kg。小鼠腹腔注射花的水或乙醇提取物(相當于花20g/kg),出現(xiàn)活動減少、肌肉松弛、共濟失調(diào)、癱瘓以至死亡。花、莖、葉和根粉是昆蟲的觸殺毒和胃毒物,南方各省農(nóng)村有作農(nóng)藥使用?! ?/p>
不良反應及治療
1.《本草求原》:中其(鬧羊花)毒者,黃糖、黃蜆湯、綠豆可解。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羊躑躅,有毒部位:葉和花。中毒癥狀:開始時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動作失調(diào),呼吸困難;嚴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解救方法:酌情考慮催吐或洗胃及導瀉;服蛋清、活性炭及糖水;亦可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并給興奮劑,保暖;如血壓下降則給去甲(基)腎上腺素;如呼吸困難可給氧,必要時行人工呼吸。民間用梔子汁解毒?! ?/p>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花多皺縮。花?;野咨L短不等。花萼5裂,邊緣有較長
的細毛?;ü阽姞?,長至3cm,5裂,頂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灰黃色至黃褐色。雄蕊較花冠為長,彎曲,露出花冠外,花藥棕黃色,2室,孔裂。商品不帶子房,花等及花梗也常除去。氣微.味微苦。以花灰黃色、不霉、無其他混雜物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特征:黃棕色。
①花粉粒四面體形,直徑58-97μm,具3個萌發(fā)孔。
②花萼非腺毛由多細胞組成,交叉排列成數(shù)列,直徑29-68μm。
③花冠非腺毛單細胞,直徑10-20μm,長可達400μm以上,壁薄,有的可見壁疣。
④花粉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類圓形,直徑13-31μm,排列整齊而緊密,壁稍增厚,有的紋孔明顯,細胞內(nèi)含黃棕色物質(zhì)。⑤花冠表皮細胞長方形、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直徑26-78μm,呈波狀彎曲?! ?/p>
藥物應用鑒別
痛。然鬧羊花可去癬,殺蟲、截瘧,洋金花能平喘、抗癇、治瘡。主要功效相同,兼長各異。
2.羊躑躅和豨薟草均能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鬧羊花性溫,用治寒痹,豨薟草性寒,用治熱痹,功效雖同,寒熱有異。
性味:辛;性溫;有毒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的花。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0.3-0.6g;煎湯,0.3-0.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敷。
羊躑躅-歷史考證
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燦爛文明。早在公元492年(南北朝)陶宏景的
《本草經(jīng)集注》一書就記載有“羊躑躅(即黃杜鵑),羊食其葉,躑躅而死”。到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有:“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李白有:“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宋代楊萬里有:“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依,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到公元1578年,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記載有:“杜鵑花一名紅躑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紅,一名山躑躅,處處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春生苗,葉淺綠色,枝少而花繁,一支數(shù)萼二月始開,花如羊躑躅而帶如石榴花,有紅者、紫者、五出者、千葉者,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同書還詳細論述了羊躑躅的藥性和功效等?! ?/p>
參考
關于“羊躑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羊躑躅條目的留言--123.195.110.71 2014年9月26日 (五) 05:35 (CST) 留言: 如中毒,能用啥解毒呢?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