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膠香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白膠香 | 中藥圖典 |
白膠香 Bái Jiāo Xiānɡ |
|
---|---|
別名 | 楓香脂、楓脂、白膠、蕓香、膠香 |
功效作用 | 活血,涼血,解毒,止痛。治癰疽,瘡疥,癮疹,瘰疬,金瘡,齒痛,吐血,衄血。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唐本草》 |
毒性 | 無毒 |
歸經(jīng) | 脾經(jīng)、肝經(jīng)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苦 |
釋名 楓香脂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1、吐血、鼻血。用白膠香、蛤粉,等分為末,姜汁調(diào)服。
2、吐血、咯血。用白膠香、銅青各一錢,研為末,放入干柿內(nèi),紙包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膠香(切片,炙黃)一兩、新棉一兩,燒灰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便癰膿血。用白膠香一兩,研為末,加麝香、輕粉少許,摻敷患處。
4、瘰疬軟癤。用白膠香一兩,化開,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攪勻,成膏后攤貼患處。
5、瘡不收口。用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調(diào)涂。
6、惡瘡。用白膠香、松香各一兩,加麻油、黃蠟各二錢半,一起溶化,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調(diào)勻,攤貼患處。此方名“水沉金絲膏”。
7、小兒疥癬。用白膠香、黃蘗、輕粉,等分為末,加羊骨髓調(diào)勻敷涂。
8、大便不通。用白膠香如半棗大一塊、鼠糞兩枚,共研勻,加水調(diào)成挺子,納入肛內(nèi),過一會即可通便。
附方 白膠香是楓香樹的樹脂,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趙學(xué)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增加了楓香樹的一項藥用部分,即它的干燥的成熟果實,藥名“路路通”,味苦、性平、微澀,能通經(jīng)利水,除濕熱痹痛,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周身痹痛、小便不利、腰痛等癥(但陰虛內(nèi)、經(jīng)水過多及孕婦忌用。)
[藥材及產(chǎn)銷] 白膠香Resina Liquidambaris 又名楓香脂、白云香,主產(chǎn)于浙江西南部,主銷上海、南京各大城市,并有部分出口。此外,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云南等省區(qū)亦產(chǎn)。
[歷史] 本品原名"楓香脂",始載于《唐本草》,蘇敬謂:"楓香,所在大山皆有。樹高大,葉三角。五月斫樹為坎,十一月采脂。"本品在古植物學(xué)文獻(xiàn)中記載更早,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云:"楓香,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大如鴨卵;二月花發(fā),乃連著實,八、九月熟,曝干可燒。"綜上所述,古今用藥種類及療效基本一致。
[原植物] 楓香樹 別名:楓木、楓樹、香楓、三角楓、雞爪楓。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 落葉喬木,高20~40m,樹干直徑達(dá)1m。樹冠呈廣卵形;樹皮幼時灰白色,光滑,老時褐色,粗糙;幼枝灰褐色,有細(xì)長毛或光滑,老枝灰色,光滑,有皮孔。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長11mm,銹紅色,早落;葉片輪廓寬卵形,掌狀3裂(幼苗及萌發(fā)枝上的葉多成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至長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初有毛,后脫落,下面幼時密披細(xì)毛,或僅脈腋有毛。花單性,雌雄同株,生于短枝頂端,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集成總狀花序,被銹色長毛;雄蕊多數(shù),長約2mm,密集成球形;雌花集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生于短枝葉腋,總花梗長約4mm,被毛,萼片錐形,有少數(shù)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2室,各子房基部愈合,花柱2枚,柱頭彎曲。復(fù)果圓球形,下垂,直徑2.5~3cm,表面有刺狀物,系由宿存花柱及苞片組成,蒴果多數(shù),密集復(fù)果之內(nèi),長橢圓形,成熟時頂孔開裂。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扁干,有翅?;ㄆ?~4月,果期9~10月。 喜生于氣候濕潤及土壤肥沃處。生平原及丘陵山區(qū)。 分布于河南、陜西、青海、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qū)。
[采制] 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于7~8月間劈開樹干外皮,從樹根起每隔約15cm交叉鑿開一洞,使樹脂流出,到11月至次年4月間,采收流出的樹脂。于日光下曬干,或加入石灰粉攪勻后,任其自然干燥即得。商品通常依顆粒大小及純凈程度分為三級。 [化學(xué)成份] 含桂皮醇(cinnamyl alcohol)、桂皮酸酯類、桂皮酸(cinnamic acid)、左旋龍腦等。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淡黃色至黃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質(zhì)脆,破碎面具光澤。氣香,味淡。
理化鑒別
1. 本品50mg,置試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huán)。
2. 本品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成混懸液,加硝酸3ml,輕輕搖勻,分層后,上層呈淡紅色至橙紅色。
3. 薄層層析。樣品制備:取本品粉末100g,置揮發(fā)油提取器中進(jìn)行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fā)油用乙醚萃取,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后,回收乙醚,得揮發(fā)油,用乙醚稀釋后點樣,以左旋龍腦為對照品。
展開劑: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00:5)。展距14cm。
[性味及功效] 味辛、微苦,性平。有活血解毒,止血、生肌、止痛功能。用于吐血、咯血、衄血、金瘡出血,一切癰疽瘡毒及牙痛等癥。用量1.5~3g,為丸散用,亦可研末外用。
參看
|
關(guān)于“白膠香”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