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釵石斛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金釵石斛 | 中藥圖典 |
金釵石斛 Jīn Chāi Shí Hú |
|
---|---|
![]() |
|
別名 | 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 |
功效作用 |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胃病、干嘔、舌光少苔。 |
英文名 | Harba Dendrolii Nobilis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寒 |
藥味 | 甘、咸、淡 |
又名: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為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cm,粗達(dá)1.3cm。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等功效。
目錄 |
簡(jiǎn)介
【英文】Dendrobium Stem
【別名】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
【來源】蘭科植物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莖。
【化學(xué)成分】莖含生物堿,主要為石斛堿(dendrobine)、石斛次堿(nobilonine)、6-羥基石斛堿(6-hybroxydendrobine)等。
【性味】性寒,味甘、淡、微咸。
【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胃病、干嘔、舌光少苔。
【性狀】莖下部圓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圓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狀,長18~50cm,直徑4~12mm,節(jié)間長1.5~6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基部有光澤,具縱溝及縱紋,節(jié)膨大,棕色,節(jié)上有互生花序柄及殘存膜質(zhì)葉鞘。質(zhì)輕而脆。質(zhì)輕而脆。鮮品莖綠色,質(zhì)量。味苦?! ?/p>
植物形態(tài)與采制
【植物形態(tài)】為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cm,粗達(dá)1.3cm,具槽紋,節(jié)略粗,基部收窄。葉近革質(zhì),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2cm,寬1~3cm,先端2圓裂,花期有葉或無葉。總狀花序有花1~4朵;花大,下垂,直徑達(dá)8cm,花被片白色帶淺紫色,先端紫紅色;唇瓣倒卵狀矩圓形,長4~4.5cm,寬3~3.5cm,先端圓形,唇盤上面具1紫斑;花藥2室,花粉塊4。蒴果。花期4~6月。生于林中樹上和巖石上。主產(chǎn)四川、廣西、云南、貴州。
【采制】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者為好,煮蒸透或烤軟后,曬干或烘干或鮮用。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胃病、干嘔、舌光少苔。 石斛一名始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據(jù)馬繼興《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輯注》記載:"石斛,一名林蘭。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bǔ)五藏虛勞嬴瘦,強(qiáng)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據(jù)以上記述,僅對(duì)石斛的性味、功能與主治范圍等作了一定敘述,而對(duì)石斛的形態(tài)、特征等未有描述。因此,無法考證所述為何種植物。
《名醫(yī)別錄》(據(jù)《本草綱目》轉(zhuǎn)載)謂:"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這里對(duì)石斛的產(chǎn)地及生境作了第一次的記載。 又名耳環(huán)石斛、霍山石斛、金霍斛、仙斗、風(fēng)斗、西楓斗,霍斛,石斛等;現(xiàn)在常指代各類石斛制品,包括:鐵皮楓斗、銅皮楓斗、黃草等。其主要保健功能:滋陰潤肺,益胃補(bǔ)腎,建腦明目,降火良藥,并具生津止渴,補(bǔ)五臟虛勞,清肺止咳,防感冒,抗疲勞的功效。
安徽省霍山石斛,屬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懸崖峭壁之間,終年飽云霧雨露之滋潤,受日月陰陽之精華。以基入藥,具有生津潤喉、清熱消炎、清音明目、防癌抗癌之功能,是馳名國內(nèi)外的珍稀名貴中藥材。
《本草綱目》稱它有“強(qiáng)陰益精、厚腸胃、補(bǔ)內(nèi)孢不足、輕身延年”之功效。歷史上醫(yī)家稱“霍山石斛”干之而不槁,嚼之且無渣漬,味濃厚而無脂膏,養(yǎng)胃益液,卻無清涼礙脾之慮,確為無上妙品。以之代茶,生津潤喉、嗓音不衰;取之提煉,抗菌防癌,延緩衰老。因此功效奇特,市場(chǎng)稀缺,素有“千金草,軟黃金”之稱,被譽(yù)為中華幾大仙草之首。
石斛為常用中藥之一,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記載,并列為上品。有養(yǎng)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的功能,用于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安徽霍山所產(chǎn)霍山石斛,脂膏豐富,滋陰之力最大,在古代本草中早有記載,一直被認(rèn)為是石斛藥材中的珍品。而《中國藥典》1995年版在石斛的來源中卻未收載霍山石斛。同時(shí)古代本草一直明確記載石斛的藥用部位是莖,而《中國藥典》1995年版、《中藥志》、《中藥材手冊(cè)》及新版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中藥鑒定學(xué)》等現(xiàn)代中藥文獻(xiàn)均將石斛列為以全草為藥用部位的全草類藥材中藥,并按“全草+石斛屬名”組合格式,將其藥材拉丁名定名為 HERBA DENDROBII。因此,我們有必要對(duì)石斛與霍山石斛進(jìn)行本草考證與原植物鑒定,以正本清源。
霍山石斛為傳統(tǒng)藥用正品石斛
最早記載石斛產(chǎn)地的《名醫(yī)別錄》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薄缎滦薇静荨?、《本草圖經(jīng)》及以后諸家本草均沿用《名醫(yī)別錄》的記載。《本草衍義》曰:“石斛,細(xì)若小草、長三、四寸,柔韌,折之如肉而實(shí)?!倍F(xiàn)存的《證類本草》、《本草品匯精要》和《本草綱目》均沿用了以上記載。考以上本草所述的石斛產(chǎn)地“六安”,即今安徽省六安行署所屬的霍山、六安、金寨等地。結(jié)合石斛屬植物的分布、生長環(huán)境和《本草衍義》中對(duì)石斛的形態(tài)描述,我們可以認(rèn)定產(chǎn)于安徽霍山等地的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黃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以及生于石上而莖較短的鐵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均為本草記載最早的傳統(tǒng)藥用石斛,應(yīng)視為正品石斛。
霍山石斛,又名霍石斛,霍斛、大別山石斛?!侗静菥V目拾遺》曰:“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較釵斛細(xì)小,色黃,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極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氣力,或取熬膏餉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給”?!侗静菥V目拾遺》又引《百草鏡》曰:“石斛,近時(shí)有一種,形短只寸許,細(xì)如燈心,色青黃,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潁州府霍山縣,名霍山石斛。最佳。咀之無涎者,系生木上,不可用?!睋?jù)以上本草所述考證,應(yīng)為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 、黃花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莖較短的鐵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p>
“木斛”及其他石斛品種考證
石斛一藥,顧名思義,是專指生于巖石上的石斛。至于附生于樹木上的石斛屬植物,古代本草亦有記載,稱之為木斛?!侗静萁?jīng)集注》曰:“生櫟樹上者名木斛,其莖形長大而色淺。……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虛長,不入丸散,惟可為酒漬,煮湯用爾。俗方最以補(bǔ)虛,療腳膝?!薄侗静輬D經(jīng)》曰:“惟生石上者勝。亦有生櫟木上者,名木斛,不堪用?!薄侗静菅芰x》曰:“今人多以木斛渾行,醫(yī)工亦不能明辨,世又謂之金釵石斛,蓋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經(jīng),將木斛折之,中虛如禾草,長尺余,但色深黃光澤而已?!笨家陨媳静菟瞿觉侵父缴跇淠旧隙o長達(dá)30cm以上(長尺余)的石斛屬植物,主要如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黃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環(huán)草石斛 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及金釵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 的藥材。這些木斛,隨其所附生的樹木不同而藥性亦有所不同。前人認(rèn)為,木斛根本不能作為生于石上而莖長9~12cm左右(長三、四寸)的石斛藥用。目前,在我國石斛商品藥材中,仍然混充大量的木斛在使用,應(yīng)注意鑒別,予以糾正。
關(guān)于石斛的混亂品種,歷代本草中亦有記載。如《新修本草》曰:“今荊襄及漢中、江左又有二種:一者似大麥,累累相連,頭生一葉而性冷;一種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漬服,乃言勝干者。亦如麥斛,葉在莖端。其余斛如竹,節(jié)間生葉也?!薄侗静輬D經(jīng)》曰:“其江南生者有二種:一種似大麥,累累相連,頭生一葉,名麥斛;一種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考《新修本草》和《本草圖經(jīng)》所述“似大麥,累累相連,頭生一葉”者,可能是蘭科石豆蘭屬植物麥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廣東石豆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同屬植物中的一些種類。而以上本草所述“一種大如雀髀,名雀髀斛”者,則可能是蘭科石仙桃屬植物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 金石斛屬植物流蘇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 F. Hunt et Summerh.及同屬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由上可見,我國古代石斛的品種來源也是比較復(fù)雜的?! ?/p>
石斛藥用部位是莖,而不是全草
最早記載有石斛藥用部位的《名醫(yī)別錄》曰:“七月、八月采莖,陰干?!币院笾T家本草均沿用了上述記載。目前石斛商品藥材也是以莖入藥。但《中國藥典》1995年版、《中藥志》、《中藥材手冊(cè)》及新版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中藥鑒定學(xué)》等現(xiàn)代中藥文獻(xiàn)將石斛的藥材拉丁名按“全草+石斛屬名”的組合格式,定名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歷代本草記載,也不符合目前實(shí)際用藥情況。我們認(rèn)為應(yīng)按“莖+石斛屬名”的組合格式,將其藥材拉丁名改為 CAULIS DENDROBII。
石斛、霍山石斛及其混淆品種的原植物鑒定
1.鐵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多年生草本。莖叢生,圓柱形,生于石上者高約5~20cm,生于樹木上者高達(dá)60cm,直徑4~8mm。葉互生,具葉6~12枚,無柄;葉片稍帶肉質(zhì),矩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0.8 ~2cm,先端略鉤轉(zhuǎn),基部稍狹;葉鞘灰白色,膜質(zhì),具紫斑,鞘口張開。 總狀花序側(cè)生于老莖上部,有花2~5朵;總花梗長約1cm,花苞片干膜質(zhì),淡白色,長5~7mm;花淡黃綠色,稍有香氣,直徑3~4cm;中萼片與花瓣相似,呈狹卵形,側(cè)萼片鐮刀狀三角形;唇瓣窄匙狀倒卵形,光滑無毛,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3裂,近上部中間有一長圓形胼胝體及紫紅色斑,側(cè)裂片常染紫紅色暈,邊緣波狀?;ㄆ?~6月。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省區(qū)。
2.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Z.Tang et S.J.Cheng 與鐵皮石斛主要區(qū)別特征:莖高3~7cm,直徑2.5~3mm,唇瓣闊菱形,長與寬近相等,中央無紫紅色斑;藥帽扁球形,前緣有流蘇狀分裂。特產(chǎn)于安徽霍山。
3.黃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與以上二種主要區(qū)別特征:莖高10~15cm,每莖具葉3~4枚。唇瓣卵狀狹倒卵形,長約17mm,寬約8mm。藥帽圓球形。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江西、臺(tái)灣等省。
4.金釵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其主要區(qū)別特征:莖稍扁形; 花白色帶淡紫色;唇瓣邊緣全緣。分布于湖北、廣東、海南、廣西、安徽、臺(tái)灣、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省區(qū)。
5.黃草石斛 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ex Linkl.。 其主要區(qū)別特征:傘形花序近無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盤上有2個(gè)紫色斑塊,邊緣具流蘇。分布于廣西、云南、 貴州、四川、西藏等省
6.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其主要區(qū)別特征:總狀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圓形,唇盤上有一圓形紫色斑塊,邊緣具復(fù)流蘇。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
7.環(huán)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其主要區(qū)別特征:花淡紫色或粉紅色;唇瓣圓形,黃色,邊緣具流蘇;莖下垂。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 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qū)。
8.廣東、廣西等部分地區(qū)將蘭科植物流蘇金石斛Ephemerantha lonchophylla(Hook. f.)P.F.Hunt et Summerh.的干燥莖混作石斛藥用,稱有瓜石斛。應(yīng)注意鑒別。該植物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省。
9.石斛的混淆品種主要還有麥斛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廣東石豆蘭 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hlecht.及石仙桃 Pholidota chinensis Linkl.。
以上石斛原植物及其混淆品種分類檢索表:
1.直立植物,不具膨大的假鱗莖。
2.莖高15cm以下。
3.莖高3~7cm;唇瓣闊菱形,長與寬近相等,中央無紫紅色斑;藥帽扁球形,前緣有流蘇狀分裂 ………………………………………………………霍山石斛
3.莖高10~15cm;唇瓣卵狀狹倒卵形,長約17mm,寬約8mm;藥帽圓球形……
……………………………………………………………………………黃花石斛
2.莖高常超過15cm,高達(dá)60~120cm以上。
4.莖稍扁形;花白色帶淡紫色;唇瓣邊緣全緣…………………………金釵石斛
4.莖圓柱形或棍棒形。
5.花淡紫色或粉紅色;唇瓣圓形,黃色,邊緣具流蘇;莖下垂……環(huán)草石斛
5.花淡黃綠色或金黃色。
6.花淡黃綠色,唇瓣窄匙狀倒卵形,近上部中間有一長圓形胼胝體及紫紅
色斑,邊緣波狀……………………………………………………鐵皮石斛
6.花金黃色。
7.傘形花序近無梗,具2~6朵花,唇瓣近扇形,唇盤上有2個(gè)紫色斑
塊,邊緣具流蘇…………………………………………………黃草石斛
7.總狀花序有梗,具2~8朵花;唇瓣近圓形,唇盤上有一圓形紫色斑
塊,邊緣具復(fù)流蘇………………………………………………馬鞭石斛
1.匍匐植物,具膨大的假鱗莖。
8.假鱗莖頂生2葉;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10~18cm,寬3~6cm;
花葶從假鱗莖頂端抽出,為總狀花序;花白色或帶黃色 ……………… 石仙桃
8.假鱗莖頂生1葉。
9.花1至數(shù)朵,集生于假鱗莖頂端,淡黃色,或帶紫色斑點(diǎn);假鱗莖長3~
6.5cm;葉片橢圓形或矩圓形,長7~20cm,寬2~5cm ………流蘇金石斛
9.花葶從假鱗莖基部抽出。
10.假鱗莖卵圓形,形似麥粒,長4~8mm;葉片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倒卵形,
長1~3cm,花葶頂生1~2朵花 ………………………………… 麥斛
10.假鱗莖近卵形,長1~2.5cm,直徑2~5mm;葉片矩圓形,長約4cm,
花葶上具4~7朵花的總狀花序 …………………………… 廣東石豆蘭
討論
根據(jù)本草考證,霍山石斛 Dendrobium huoshanense G. Z. Tang et S. J.Cheng 、黃花石斛 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 及生于石上而莖較短的鐵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系本草記載最早的傳統(tǒng)藥用正品石斛。古往今來一直被認(rèn)為是石斛藥材中的珍品,雖然歷史上曾因供不應(yīng)求而緊缺,但近年來已在安徽省霍山縣等地進(jìn)行人工繁殖成功,并逐漸擴(kuò)大生產(chǎn)。建議今后新版藥典將其載入石斛的正品藥材來源中。
根據(jù)本草考證,石斛藥用部位是莖,而不是全草?!吨袊幍洹?995年版、《中藥志》、《中藥材手冊(cè)》及新版全國高等醫(yī)院校教材《中藥鑒定學(xué)》等現(xiàn)代中藥文獻(xiàn)均將石斛列為以全草為藥用部位的全草類藥材中藥,并按“全草+石斛屬名”的組合格式,定名為 HERBA DENDROBII,既不符合歷代本草記載,也不符合目前實(shí)際用藥情況。建議今后新版藥典將石斛歸為莖類中藥,并按“莖+石斛屬名”的組合格式,將其藥材拉丁名改為 CAULIS DENDROBII。
根據(jù)本草考證,附生于樹木上而是指附生于樹木上而莖“長尺余”的木斛,其藥材質(zhì)量與功效遠(yuǎn)不如生于石上而“短只寸許”或“長三、四寸”的石斛。為避免魚目混珠,保證臨床用藥準(zhǔn)確有效,建議今后新版藥典將附生于樹木上而莖“長尺余”的木斛從石斛藥材來源中分出,將石斛藥材來源限定為生于石上而短?。ㄩL不及15cm)的石斛品種。至于分出的木斛,可以不再采用,也可以將其另立一藥,沿用歷代本草名稱,將其定名為木斛。
至于古代本草中記載的“麥斛”、“雀髀斛”,均可視為古代石斛藥材的混亂品種,不可將其與正品石斛混用。
石斛分布於安徽、浙江、陜西、山西、四川、河南、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高山?;羯绞a(chǎn)於安徽霍山的屢山峻嶺,感日月之精華,秉山川之靈氣,所滋生名貴瑞草,故又名"楓毛綠斗"或鐵皮楓斗,其味甘淡微咸,嚼之帶粘性,清香入脾,為清養(yǎng)之品,但清熱不過於寒涼,養(yǎng)陰而不偏於滋膩,是其所長,滋陰益精而生津液,補(bǔ)虛勞而清虛熱。以之代茶,開胃鍵脾,生津清熱,入肺、腎、胃三經(jīng)?,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霍山石斛含豐富黏液質(zhì)、淀粉及多種石斛鹼類。
栽培技術(shù)
金釵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別名吊蘭花,是一味常用的名貴中藥材。石斛以莖入藥,性寒、味甘,具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等功效,用于治療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舌光少苔、食少干嘔、目暗不明等癥?! ?/p>
栽培場(chǎng)地的選擇
石斛具有附生性,喜陰暗濕潤的環(huán)境,要求空氣濕度較大且有闊葉疏林遮蔭,栽培地宜選擇在巖石相對(duì)集中,石質(zhì)松泡粗糙、易吸潮,有苔蘚生長的石頭;貼樹則以黃桷樹、卷子樹、桐子樹等樹皮粗厚,有縱向溝槽,樹葉茂,樹干粗大的活樹為附主。
栽培技術(shù)
1、種苗選擇與處理
選種時(shí),應(yīng)選擇無病、無蟲危害、無霉變的健壯石斛分蔸苗、組培苗作生產(chǎn)用種苗,種苗還可以用石斛莖中上部的莖節(jié)上先長根后長芽而形成新的小植株(帶苗莖,農(nóng)民稱之“龍抱柱”);切忌有病蟲危害和采收時(shí)間長而發(fā)生干爛霉變的種苗作為擴(kuò)大生產(chǎn)用種,否則將會(huì)給生產(chǎn)帶來極大的損失。種苗根據(jù)苗源情況進(jìn)行分蔸,苗源充足,按每窩5-8苗,苗源缺乏按每窩2-3苗或單株或帶莖苗。
2、栽培時(shí)間
石斛種植宜選在春(2月下旬~3月)、秋(9月下旬~10月)季栽種為好;實(shí)踐證明,春季栽種比秋季栽種更好。這主要是充分利用植株休眠,體內(nèi)積累有機(jī)養(yǎng)料充足和陽春3月,氣候回升,風(fēng)和日暖,萬物復(fù)蘇的黃金季節(jié),溫濕度、日照、雨水利于石斛迅速萌發(fā)。秋季種植是利用秋天的適宜溫度(利用“小陽春”的特殊氣候)進(jìn)行種植。栽植前的各項(xiàng)準(zhǔn)備工作做好后,即可選擇最佳種植季節(jié)大力發(fā)展石斛生產(chǎn)。
3、栽培方法
(1)貼石法:將經(jīng)過科學(xué)處理后的小窩種苗基部緊貼石頭,然后用線卡固定,將根牢固地固定在石頭表面,然后再用腐熟牛糞、苔蘚覆蓋石斛根部,嫩芽向上,密度30CM*30CM。
(2)貼樹法:選擇樹桿較粗大、溝槽多而深的闊葉樹[如黃桷、烏桕(俗稱卷子樹)、柿子樹、桐子樹等],在樹體淋雨面,用刀在較平而粗的樹枝或樹干上砍一淺裂口,將已處理好的石斛,用竹釘或繩索將基部固定在裂口處,然后再用牛糞:泥土(5:1)涂于石斛根部。貼樹栽培的密度一般按30~40cm一窩進(jìn)行栽種,為防止風(fēng)吹和雨水沖刷,一般應(yīng)捆兩圈,以固定須根于樹干或樹丫上,使其新根生出后沿樹體緊密攀沿生長。
(3)栽培注意事項(xiàng)
條件成熟栽,條件不成熟暫時(shí)不栽,必須人為創(chuàng)造適宜石斛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栽培地的遮蔭、灌溉水源等)再栽。石斛不能種植在雨水淋不到的地方?! ?/p>
采收
石斛采收全年均可進(jìn)行,通常宜在冬季采收。采收莖的確定辦法,每年冬季,兩年生以上的莖、葉片開始變黃,部分開始落葉,標(biāo)志已成熟,一般在11月后采收為宜。采收方法是用剪刀或鐮刀從莖基部將老植株剪割下來,留下嫩的植株,讓其繼續(xù)生長,加強(qiáng)管理,來年再采。所謂一年栽種,多年受益就在于此。
|
關(guān)于“金釵石斛”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