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金牛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入地金牛 | 中藥圖典 |
入地金牛 Rù Dì Jīn Niú |
|
---|---|
別名 | 蔓椒、豕椒、豬椒、彘椒、狗椒、豨椒、金椒、金牛公、兩邊針、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馬藥、下山虎、金牛母、雙背針、光葉花椒、鳥不踏、貓公刺、山胡椒、葉下穿針、崖椒、鳥踏刺、雙面針、黃根、魚殼刺、藤椒 |
功效作用 |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疬,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
英文名 | 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 Root of Shinyleaf Pricklyash |
始載于 | 《本草求原》 |
毒性 | 小毒 |
歸經 | 心經、肝經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入地金牛 (《本草求原》)
【別名】蔓椒、豕椒(《本經》),豬椒、彘椒、狗椒(《別錄》),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圖經》),金牛公、兩邊針(《嶺南采藥錄》),山椒(《廣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廣西中獸醫(yī)藥植》),出山虎、入山虎(《陸川本草》)。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
【植物形態(tài)】兩面針木質藤本,禿凈。
幼枝、葉柄及小葉的中脈上有鉤狀小刺。
單數羽狀復葉,長7~15厘米;小葉3~9枚,具短柄,革質而亮,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渾圓,邊緣有疏離的圓鋸齒或幾為全緣。
花小,為腋生、無柄的圓錐花序,花序長2.5~5厘米;萼片4,極小,卵狀三角形;花瓣4,矩圓狀卵形,長約2毫米;雄花的雄蕊4,略長于花瓣,退化心皮先端常為4裂;雌花的退化雄蕊極短小,心皮4個。
成熟心皮1~4個,紫紅色,干時皺折。
種子卵珠形,黑色光亮。
花期3~4月。
果期9~10月。
多生于低丘陵坡地灌木叢中。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湖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多切成薄片,黃色,周圍有1~6毫米厚的黃棕色皮層,常有褐色小斑點。
橫切面光滑,在放大鏡下可看到多數孔點。
質硬。
味苦,有麻舌感。
【性味】辛苦,溫,有小毒。
①《本經》:苦,溫。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
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辛,平,有小毒。
①《本經》:主風寒濕痹,歷節(jié)疼,除四肢厥氣,膝痛。
②《千金方》:治水,通身腫,豬椒枝葉煎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
癢,以汁洗之。
③《食療本草》:主賊風攣急。
⑤《本草求原》:治痰火竊核,并急喉痰閉危篤,去外皮,煎水飲。
患牙痛,煎水含漱。
⑦《陸川本草》:接骨,消腫,止痛,去瘀。
并治蛇傷。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活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搗敷、酒磨涂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喉閉,水飲不入:入地金牛根,擂爛,用黃糖煮,做成彈子,含化。
(《本草求原》) ②治風濕骨痛:兩面針根皮三錢,雞蛋一只。
水煎服。
(《陸川本草》) ③止牙痛:㈠兩面針干根三至五錢。
水煎服;或研成粉五分,水沖服。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㈡兩面針四兩,了哥王一兩。
(《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④治跌打勞傷,風濕骨痛:兩面針根一兩,泡酒一斤,七天后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日三次;或用兩面針根三至五錢,煎服。
(《云南中草藥選》) ⑤治燙傷:兩面針干根,研成粉撒布局部,在撒粉前先用兩面針,煎水外洗。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⑥治對口瘡:兩面針鮮根皮配紅糖少許,搗爛外敷。
(《福建中草藥》) ⑦治蛇咬傷:㈠鮮兩面針根一兩。
水煎服;另用鮮根酒磨外敷。
㈡兩面針干根研末,每次錢,開水送服;另取末調米泔水外敷。
(《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①止痛用入地金牛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相當于根皮3克),每日~2次。
治療神經痛、頭痛、風濕痛、胃腸絞痛500余例,一般用藥后5~10分鐘即可止痛。
有用兩面針和七葉蓮制成注射液,每次肌注2毫升(每毫升相當于生藥兩面針0.5克,七葉蓮1克),對205例病人進行止痛效果觀察,有效率達95%。
一般用藥后3~10分鐘止痛,藥效持續(xù)4~8小時。
②用于表面麻醉、局部麻醉將兩面針制成表面麻醉劑,用于口腔科手術可代替氯乙烷,拔牙101只(84例病人),無痛98只;齒齦膿腫切開18例,無痛14例。
用法:用小棉球蘸藥液少許,放于需要進行手術的牙齦周圍或膿腫的表面上,囑病人咬住,1~2分鐘后便可進行手術。
如制成0.5%溶液可行局部麻醉,用于一般門診小手術、輸卵管結扎術、扁桃體切除術、闌尾切除術等共62例,麻醉效果穩(wěn)定,無不良反應,亦無肝、腎損害等缺點。
注射后約經3~6分鐘即產生麻醉作用。
⑧治療腰腿痛以20%入地金牛溶液,用低頻直流感應電療機離子導入,每日1次,每次20分鐘,10次為一療程。
經觀察,對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療效較佳,對腰椎肥大及椎間盤脫出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亦能緩解癥狀。
據153例統(tǒng)計,有效率在90%以上。
在治療過程中,部分病例疼痛有所減輕,但未消失,而終止治療后仍可繼續(xù)緩解。
個別病例出現皮疹、皮膚潮紅充血等過敏現象,可用紅外線照10~15分鐘進行脫敏,或用濕冷毛巾外敷。
此外,每日用入地金牛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毫升(含有效成分100毫克),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89例,有效率亦在90%以上,大部分病人在用藥6~6天內即顯示效果。
④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取兩面針根莖的第2層皮1兩研粉,加入琥珀粉5分,調勻,噴于扁桃體表面和咽部;亦可制成片劑含化。
每日~6次,每次1克。
28例急性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咽旁膿腫患者,經治療2~6天(平均3.7天),全部獲愈。
一般用藥12~24小時后病情即顯好轉,表現為體溫下降,血象正常,癥狀改善。
⑤過敏反應曾報告1例在注射入地金牛10分鐘后出現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發(fā)癢發(fā)紅,臉頰及發(fā)際尤甚,輕度煩躁,呼吸稍促,伴惡心嘔吐,血壓升高。
經口服白糖水1杯,1小時后癥狀逐漸消失。
|
關于“入地金牛”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