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鹿蹄草 | 中藥圖典 |
鹿蹄草 Lù Tí Cǎo |
|
---|---|
別名 | 藏氏蓼 |
功效作用 | 搗漿,以新汲水沖服,療痧癥。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江蘇植物名錄》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
藥味 |
【出處】 《江蘇植物名錄》
【拼音名】 Lù Tí Cǎo
【別名】 藏氏蓼(《中國(guó)北部植物圖志》)。
【來源】 為蓼科植物戟葉蓼的全草。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莖四棱形,棱上有倒生鉤刺。葉互生,戟形,長(zhǎng)3~9厘米,寬2~7厘米,上面疏生伏毛,下面沿葉脈具伏毛,邊緣具密而短的緣毛;托葉鞘膜質(zhì),斜筒形,向外反卷;葉柄有狹翅和刺毛?;ㄐ蚓蹅銧?,頂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花小,花被5裂,白色,先端淡紅或淡綠色;雄蕊8。瘦果卵形,有3棱,黃褐色?;ㄆ谇锛尽?/p>
【生境分布】 生于水邊或濕地。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湖北等地。
【功效與作用】 《植物名實(shí)圖考》:"搗漿,以新汲水沖服,療痧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鹿蹄草”條目 http://www.mad4yublog.com/w/%E9%B9%BF%E8%B9%84%E8%8D%89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鹿蹄草”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