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背藤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銀背藤 | 中藥圖典 |
銀背藤 Yín Bèi Ténɡ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散瘀止血。主內(nèi)傷吐血;血崩;赤白帶下;跌打腫痛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涼 |
藥味 | 辛、苦 |
【拼音名】 Yín Bèi T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銀背藤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gyreia obtusifolia Lour.[Convo1vu-lus obtectus Wall.; Rivea obtecta (Wall.) Choisy]
采收和儲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切段或片,曬干。
【原形態(tài)】 銀背藤,攀援灌木。少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老枝無毛,淡褐色,具皺紋。單葉互生;葉柄長1.5-3.8cm,被短柔毛;葉片卵形、橢圓形至長圓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葉面被疏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呈灰白色;側(cè)脈7-11對。聚傘花序有花5-8朵,腋生或頂生;總花梗長2-3cm,苞片早落;花兩性;萼片5,卵形,外面密被長柔毛;花冠漏斗狀,外面疏被柔毛,瓣中帶密被長柔毛,冠檐5淺裂;雄蕊5,生于距花冠筒基部7mm處,花絲絲狀,基部稍擴大,密被長柔毛,花藥長圓形;子房無毛,柱頭頭狀,花柱及雄蕊均內(nèi)藏。果實圓球形,紅色,4室,每室有1顆種子?;ㄆ?-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50-1800m的溝谷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及其沿海島嶼。
【性味】 苦;辛;涼
【功效與作用】 散瘀止血。主內(nèi)傷吐血;血崩;赤白帶下;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0g。
【摘錄】 《中華本草》
|
出自A+醫(yī)學百科 “銀背藤”條目 http://mad4yublog.com/w/%E9%93%B6%E8%83%8C%E8%97%A4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銀背藤”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