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馬貫眾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綿馬貫眾
Mián Mǎ Guàn Zhònɡ
綿馬貫眾
別名 貫眾、貫仲、綿馬、野雞膀子、牛毛黃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驅(qū)蟲,止血。
英文名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始載于  
毒性 小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肝經(jīng)
藥性
藥味

【英文名】 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別名】貫眾、貫仲

【來源】本品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的干燥根莖及葉柄殘基。秋季采挖,削去葉柄,須根,除去泥沙,曬干。

【制法】

綿馬貫眾:除去雜質(zhì)。同時打碎。

綿馬貫眾炭:取凈綿馬貫眾,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狀】本品呈長倒卵形,略彎曲上端鈍圓或截形,下端較尖,有的縱剖為兩半,長7~20cm,直徑4~8cm。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并有彎曲的須根。葉柄殘基呈扁圓形,長3~5cm,直徑0.5~1.0cm;表面有縱棱線,質(zhì)硬而脆,斷面略平坦,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 個,環(huán)列;每個葉柄殘基的外側(cè)常有3 條須根,鱗片條狀披針形,全緣,常脫落。質(zhì)堅硬,斷面略平坦,深綠色至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 個,環(huán)列,其外散有較多的葉跡維管束。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后漸苦、辛。

【鑒別】

(1) 本品葉柄基部橫切面:表皮為1 列外壁增厚的小形細(xì)胞,常脫落。下皮為10列多角形厚壁細(xì)胞,棕色至褐色,基本組織細(xì)胞排列疏松,細(xì)胞間隙中有單細(xì)胞的間隙腺毛,頭部呈球形或梨形,內(nèi)含棕色分泌物;周韌維管束5~13個,環(huán)列,每個維管束周圍有1 列扁小的內(nèi)皮層細(xì)胞,凱氏點明顯,有油滴散在,其外有1~2列中柱鞘薄壁細(xì)胞,薄壁細(xì)胞中含棕色物與淀粉粒

(2) 取本品粉末0.5g,加苯20ml,超聲處理30分鐘,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綿馬貫眾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4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取硅膠G10g 、pH7 的磷酸氫二鈉枸櫞酸緩沖溶液10ml、維生素C60mg、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20ml,調(diào)勻,鋪板,室溫避光晾干,50℃活化2 小時后備用),以正己烷-氯仿甲醇(30:15:1) 飽和2 小時后展開,取出,立即噴以0.1% 堅牢藍(lán)BB鹽的稀乙醇溶液,在40℃放置1 小時。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驅(qū)蟲。用于蟲積腹痛,瘡瘍。綿馬貫眾炭止血,用于崩漏。

【用法用量】 4.5~9.0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功效】清熱解毒,驅(qū)蟲,止血,同時還可用于流感,蟲滌,子宮功能性出血,流行性腦脊膜炎

麻疹以及熱毒瘡瘍

【產(chǎn)地分布】

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主要化學(xué)成分】

根莖含綿馬酸類(Filicic acids),包括綿馬酸 BBB(Filicic acid BBB)、綿馬酸 PBB(Filicic acid PBB) 、綿馬酸 PBP(Filicic acid PBP)等;黃綿馬酸類(Flavaspidic acids),包括黃綿馬酸 BB(Flavaspidic acid BB)、黃綿馬酸 PB(Flavaspidic acid PB)、黃綿馬酸 AB(Flavaspidic acid AB);及微量白綿馬素(Albaspidin)、粗蕨素(Dryocrassin) ;羊齒三萜〔9(11)-Fernene〕,綿馬三萜(Diploptene),鞣質(zhì)、揮發(fā)油、樹脂等。

【藥理作用】

(1)綿馬貫眾可使滌蟲肌肉麻痹使其脫離腸壁組織而被排除。

(2)對各種流感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具有驅(qū)除牛肝蛭以及抗皮膚真菌作用。

關(guān)于“綿馬貫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