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甲癖
A+醫(yī)學(xué)百科 >> 咬甲癖 |
咬甲癖是多發(fā)生于兒童與青年人的一種常見口腔癖好,大約有30%的7至10歲兒童與45%的青少年有此癖好。
咬甲指的是在緊張、壓力、饑餓或無聊狀態(tài)下啃咬指甲或趾甲的習(xí)慣性行為。有時也是心理或情緒失控的癥狀。這是一種強迫性、甚至是無意識的行為習(xí)慣,患者有時無法或難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曾有記載顯示某些患者在入睡時咬指甲。對于此種行為,有解釋認為是由于做夢時或者夢境中事件造成的壓力,或者是由于平時壓力的表現(xiàn)。咬甲被認為是最常見的一種輕度自殘行為。根據(jù)佛洛依德學(xué)說的解釋,咬甲是口舌期粘滯的表現(xiàn)。醫(yī)學(xué)上用于描述此種行為的專門術(shù)語是“咬甲癖”?! ?/p>
目錄 |
負面作用
被咬的指尖,尤其是甲緣的皮膚,對于疼痛極為敏感。甲刺是角質(zhì)層上的破損皮膚,當(dāng)它們被不當(dāng)?shù)匾瞥螅?a href="/w/%E6%89%8B%E6%8C%87" title="手指">手指將容易被微生物與病毒的感染,并患上甲溝炎。牙疾也被認為與咬甲癖有所聯(lián)系。此外,咬甲還有可能會使甲縫中難以清潔的細菌進入口中?! ?/p>
咬甲與智商
俄羅斯研究人員對烏拉爾山地區(qū)兒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咬甲可能會造成鉛中毒,從而造成智力的喪失。對于仍在心理發(fā)育期的兒童更是如此。與鐵有密切接觸的咬甲者(水管工、畫家或印刷工人等)也會造成同樣的鉛中毒。
成因
心理癡迷、心理強迫以及攻擊傾向是咬甲的三大成因。很多人稱自己咬甲是為了尋求自我放松,或是一種在感到壓力或沮喪的情況時的行為。身處上述任一種意識改變狀態(tài)都會引發(fā)咬甲的無意識行為。目前很難對咬甲人群進行統(tǒng)計或分類。很多情況下,咬甲都是進行自我傷害的有意識行為。在某些案例中,咬甲行為可追溯到幼年、少年或成年早期的思想或行為影響?! ?/p>
治療
行為療法
行為療法往往可單獨進行或作為其它治療手段的補充。咬甲戒斷的第一階段為相反習(xí)慣訓(xùn)練(Habit Reversal Training ,HRT),這一階段包括四個步驟,目的是使患者忘記咬甲習(xí)慣,或是代之以其它更積極的習(xí)慣。除此以外,還可以用刺激避免療法(stimulus control therapy)來發(fā)現(xiàn)并消除經(jīng)常導(dǎo)致咬甲沖動的刺激因素。也可以用咬具來避免咬甲行為。
消除癥狀最有效的方法是藥物治療與行為治療相結(jié)合?! ?/p>
藥物療法
某些藥物對于治療咬甲成效顯著。目前,某些最新的特效抗抑郁劑被用于咬甲治療。此類藥物也被用于治療拔毛癖、心理強迫癥。這些藥物包括氯米帕明(clomipramine)、氟西汀(flu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 帕羅西汀(paroxetine), 氟伏沙明(fluvoxamine), 西酞普蘭(citalopram), 依他普侖(escitalopram), 奈法唑酮(nefazodone)以及文拉法新(venlafaxine)等。此外,小劑量使用精神分裂類藥物如利培酮(risperidone)、奧蘭扎平(ola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齊拉西酮(ziprasidone)、阿立哌唑(aripiprazole)可強化抗抑郁劑的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精神分裂類藥物并不一定代表咬甲癖患者還有精神分裂癥?! ?/p>
苦味甲油
苦味甲油是一種涂在指甲上的透明液體,在大多數(shù)藥店都可買到?;颊咴谝Ъ讜r,涂層會釋放出苦味劑,從而使患者產(chǎn)生厭惡感。這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療法,無需處方且隨處可以購得。
關(guān)于“咬甲癖”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