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根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向日葵根
Xiànɡ Rì Kuí Gēn
別名 葵花根、向陽花根、朝陽花根
功效作用 胸脅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損傷。
英文名 Sunflower Root
始載于 嶺南采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膀胱經(jīng)
藥性
藥味 、

中藥大辭典》:向日葵根

【出處】 《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Xiànɡ Rì Kuí Gēn

【來源】 為菊科植物向日葵。

【原形態(tài)】 詳"向日葵子"條。

化學(xué)成份】 根中能合成促進植物細胞分裂的動力精,運至各部分;在葉和莖汁中都含動力精,其性質(zhì)同玉蜀黍嘌呤。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無毒。"

【功效與作用】 治胸脅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損傷。

①《嶺南采藥錄》:"治跌打損傷,紅腫。"

②《四川中藥志》:"治胃脹胸痛,脅肋滯痛,潤腸通便。"

③《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飲,疳瘡黃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者0.5~1兩;或研末。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胃脘滯痛:向日葵根、芫荽子、小茴香。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二便不通:向日葵鮮根搗絞汁,調(diào)蜜服,每次錢至一兩。(《泉州本草》)

③治淋病陰莖澀痛:鮮向日葵根一兩。水煎數(shù)沸(不要久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疝氣:鮮葵花根一兩。和紅糖煎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向日葵根

【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Xiànɡ Rì Kuí Gēn

【英文名】 Sunflower Root

【別名】 葵花根、向陽花根、朝陽花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莖直立,粗壯,中心髓部發(fā)達,被粗硬剛毛。葉互生;有長柄;葉片寬卵形或心狀卵形,長10-30cm或更長,寬8-2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具粗鋸齒,兩面被糙毛,具3脈。頭狀花序序單生于莖端,直徑可達35cm;總苞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被長硬剛毛;雌花舌狀,金黃色,不結(jié)實;兩性花筒狀,花冠棕色或紫色,結(jié)實;花托平;托片膜質(zhì)。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淺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鱗片,呈芒狀。脫落。花期6-7月。

【化學(xué)成份】 含多糖(polysaccharides)[1],向是葵皂甙2(helianthoside 2)[2]。根、莖含粗糙裂片酸(trachyloban-19-oic acid),貝殼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3]。莖含木質(zhì)素(lignin),綜纖維素(holcellulose),α-纖維素(α-cellulose)[4],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異綠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向日葵環(huán)氧內(nèi)酯(annuithrin)[5],4-O-咖啡奎寧酸(4-O-caffeoy quinic acid),東莨菪甙(scopoin)[6]。莖的芒香性成分含α-,β-蒎烯(α-,β--pinene),乙酸丁酯(Bu-acetate)[7]。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歸經(jīng)】 歸胃;膀胱經(jīng)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行氣止痛。主淋濁;水腫;帶下;疝氣;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者加倍;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跌打損傷,紅腫。

2.《四川中藥志》:治胃脹胸痛,脅肋滯痛,潤腸通便。

3.《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飲,疳瘡流黃水。

【摘錄】 《中華本草》

關(guān)于“向日葵根”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