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藦苓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刺藦苓草 | 中藥圖典 |
刺藦苓草 Cì Mò Línɡ Cǎo |
|
---|---|
別名 | 刺參、降扯 |
功效作用 | 健胃,催吐,消腫。用于胃痛等癥;外用治瘡癰腫痛。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新醫(yī)學(xué)雜志》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溫 |
藥味 | 甘、苦 |
【出處】 《新醫(yī)學(xué)雜志》9:31,1973
【拼音名】 Cì Mò Línɡ Cǎo
【別名】 刺參(《西藏常用中草藥》),降扯(《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為川續(xù)斷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6~7月采收。
同屬植物水蘇葉藦苓草的幼嫩全草,亦同等入藥。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根圓柱形,分枝,外面褐色。莖直立,不分枝,有縱條紋。葉根出,葉片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5~2厘米,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刺狀鋸齒?;〝?shù)朵輪生組成穗狀花序;苞片3枚輪生,無柄,邊緣具刺狀鋸齒;花淡紫色,唇形。瘦果,表面具瘤狀突起和黑斑。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分布西藏等地。
【化學(xué)成份】 含醇式皂甙、甙類。
【性味】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性溫,味甘微苦。"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平(溫),味甘。"
【功效與作用】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健胃,催吐,消腫。用于胃痛等癥;外用治瘡癰腫痛。"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單用煎服催吐;莖葉碾末撒布,治化膿創(chuàng)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2錢;大劑量則催吐。外用:研末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刺藦苓草”條目 http://mad4yublog.com/w/%E5%88%BA%E8%97%A6%E8%8B%93%E8%8D%89 轉(zhuǎn)載請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刺藦苓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