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海桐根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光葉海桐根 | 中藥圖典 |
光葉海桐根 Guānɡ Yè Hǎi Tónɡ Gēn |
|
---|---|
別名 | 山枝根、山梔茶根、鉆山虎、皮子藥 |
功效作用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通絡(luò);止咳澀精。主風(fēng)濕痹痛;腰腿疼痛;跌打骨折;頭暈失眠;虛勞咳嗽;遺精 |
英文名 | Root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 |
始載于 | 《四川中藥志》 |
毒性 |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腎經(jīng)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苦 |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 Guānɡ Yè Hǎi Tónɡ Gēn
【英文名】 Root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或秋季采集,挖取根部或剝?nèi)「?,除去泥土,切段,曬干?/p>
【原形態(tài)】 光葉海桐,常綠灌木,高2-3m。上部枝條有時(shí)輪生,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5-10mm;葉片薄革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zhǎng)6-10cm,寬1-3.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呈楔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邊緣略呈波狀;中脈突出明顯。傘形花序1-4枝,生于小枝頂端,通常具花6-13朵;花黃色,徑約7mm;花梗長(zhǎng)10-15mm,光滑;花萼基部聯(lián)合,5裂,裂片廣卵形,長(zhǎng)2mm,光滑,邊緣有毛;花瓣5,分離,倒披針形,長(zhǎng)8-10mm;雄蕊5,與花瓣互生,長(zhǎng)4-7mm;子房長(zhǎng)卵形,無毛,花柱長(zhǎng)3mm,柱頭略增大。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2-2.5cm,3瓣裂,每瓣有種子約6顆,果皮薄,革質(zhì)。種子大,近圓形,長(zhǎng)5-6mm,紅色?;ㄆ?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間陰濕奪、山坡、溪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性味】 味苦;苦;辛;性微溫
【功效與作用】 祛風(fēng)除濕;活血通絡(luò);止咳澀精。主風(fēng)濕痹痛;腰腿疼痛;跌打骨折;頭暈失眠;虛勞咳嗽;遺精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或浸酒搽。
【各家論述】 1.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活血通絡(luò),解痙止痛。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跌打骨折,小兒麻痹后遺癥,產(chǎn)后風(fēng)癱,心胃氣痛,牙痛。2.《廣西植物名錄》:祛風(fēng)活絡(luò),消腫解毒,活血止痛。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骨折,產(chǎn)后風(fēng)癱,胃痛,毒蛇咬傷,瘡癤腫毒。3.《常用中草藥配方》:治腎虛遺精,多年哮喘,虛勞咳嗽,神經(jīng)衰弱。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光葉海桐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