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樣表皮樣囊腫
A+醫(yī)學百科 >> 皮樣表皮樣囊腫 |
皮樣表皮樣囊腫可發(fā)生于椎管內任何部位,但以胸腰段、脊髓圓錐和馬尾多見。病變以硬膜下層多見,較少部分位于髓內及硬膜外。
目錄 |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有的病人伴有脊柱裂等異常表現(xiàn),最可能的原因為胚胎形成早期幼稚的生殖細胞錯位所致。
(二)發(fā)病機制
皮樣表皮樣囊腫系椎管內胚胎組織異位性腫瘤系胚胎發(fā)育過程中殘存的胚層細胞發(fā)展而成。依組織結構不同可分為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畸胎樣囊腫及畸胎瘤。前兩種是由外胚層組織發(fā)生而成,皮樣囊腫僅含表皮組織及其角化物,表皮樣囊腫除表皮及角化物外,還有真皮及其皮膚附件如汗腺、皮脂腺、毛囊等。畸胎瘤含有3個胚層結構,畸胎樣囊腫則含有2個胚層結構。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癥狀
此類腫瘤如果較小或無功能,通常無特異性臨床表現(xiàn)。早期癥狀主要包括腰背疼痛、雙下肢運動感覺及其反射異常、陽萎及膀胱與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與椎管內其他腫瘤相比較,此類腫瘤患者除發(fā)病年齡較輕,病程較長等情況外,還有如下特點:①因為囊腫主要位于脊髓下段,圓錐和馬尾部較多,所以腰腿疼痛者較多,常呈鈍痛或劇烈神經(jīng)根性痛;②直腸膀胱功能障礙者較多,約80%以上的病人有排尿排便功能障礙;③運動系統(tǒng)損害可不典型,當囊腫合并腰骶部脊柱裂時,脊髓下端常被固定于較低部位;④若合并皮毛竇時,??梢砸l(fā)顱內感染,亦有少數(shù)皮毛竇者,由于囊內容物刺激引起發(fā)熱等表現(xiàn)。
椎管內皮樣表皮樣囊腫的診斷在磁共振影像學技術發(fā)展的時代診斷并不困難,MRI能夠準確確定腫瘤的位置、大小、腫瘤特征及鄰近脊柱脊髓發(fā)育情況,對于手術方案的擬定及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有顱內炎癥表現(xiàn),特別是反復發(fā)作、腰背部有皮毛竇者,應該首先考慮本病的診斷。對于存在腰背痛、病史較長、年齡較輕且以雙下肢運動及感覺障礙及大小便功能不良者,應警惕本病的可能,盡早行胸腰骶椎核磁共振檢查,以便明確診斷。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診斷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檢查化驗
無特殊表現(xiàn)。
脊柱X線表現(xiàn)有較大范圍或明顯的椎脊腔增寬,病變部位的椎弓根偏窄,椎弓根間距加寬,椎體后緣內凹,部分病例可見脊柱裂的表現(xiàn)。
CT與磁共振對診斷椎管內皮樣表皮樣囊腫具有明顯優(yōu)勢,能較好地顯示腫瘤的異源性。在磁共振影像上,皮樣表皮樣囊腫表現(xiàn)為T1高信號或等信號,信號較均勻。通常除發(fā)現(xiàn)腫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體發(fā)育異常。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鑒別診斷
皮樣表皮樣囊腫在影像學上通常無法區(qū)別,畸胎瘤內沒有骨質成分時,也無法與皮樣表皮樣囊腫鑒別。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并發(fā)癥
皮樣表皮樣囊腫通常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如脊柱裂、腰背部皮膚和軟組織異常,少數(shù)可有內臟畸形。
皮樣表皮樣囊腫的西醫(yī)治療
(一)治療
本病治療的最佳選擇是手術切除。手術過程中應盡量清除囊內容物,盡可能切除囊壁,對與脊髓或神經(jīng)根粘連較緊的部分囊壁不宜勉強切除。
(二)預后
皮樣表皮樣囊腫全切除后,預后較好,復發(fā)率較低。對于部分切除的病例,癥狀亦可以得到較好的緩解。
參看
關于“皮樣表皮樣囊腫”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