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暑益氣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清暑益氣,清熱法之一。治療暑病傷津氣的方法。如病者高熱不通、口渴心煩法汗多、神疲少氣、苔黃白而干、脈虛數(shù)無力,可用《溫熱經(jīng)緯清暑益氣湯。若虛人挾濕而病暑者,則以《脾胃論》清暑益氣湯為宜。

目錄

清暑益氣

清暑益氣 ,清熱法之一。治療暑病耗傷津氣的方法。如病者高熱不通、口渴心煩法汗多、神疲少氣、苔黃白而干、脈虛數(shù)無力,可用《溫熱經(jīng)緯清暑益氣湯。若虛人挾濕而病暑者,則以《脾胃論》清暑益氣湯為宜?! ?/p>

王氏清暑益氣湯

方藥:西洋參(5克),石斛(15克),麥冬(9克),黃連(3克),竹葉(6克),荷梗(15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原書未注明劑量,括號內(nèi)為現(xiàn)代一般采用的劑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劑,2次分服。

功能: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

主治:暑熱仍盛,氣津已傷。

方劑解析

王氏清暑益氣湯是治療夏季感受暑熱而引起的熱性病的常用方劑。因為有暑熱仍盛,氣津已傷的特點,治療時不但要清其暑熱,還須益氣生津,方能達到治療目的。王氏清暑益氣湯中,藥物分為兩組,一組為黃連、知母、竹葉、西瓜翠衣、荷梗,能清熱解暑;另一組為西洋參、石斛、麥冬、粳米,能益氣生津,兩組配合,共成清熱瀉火、益氣生津之用。王孟英用本方治“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yīng)手而取效也”。

王氏清暑益氣湯與東漢張仲景傷寒論》中的白虎加人參湯功能相似,二者均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作用,均可用于暑熱未退、津氣兩傷之證,但白虎湯清泄暑熱之力較強,治暑熱熾盛而津氣耗傷不甚者,而王氏清暑益氣湯養(yǎng)陰益氣生津之力較好,治暑熱之勢稍減而津氣損傷較甚者。臨證時必須權(quán)衡暑熱與津氣耗傷的輕重緩急而加減用之。

綜觀本方,凡熱性病見熱邪未退,而正氣已傷,身熱而兼氣津兩傷之癥者均可酌情應(yīng)用。據(jù)資料報道,以本方加減用于治療肺炎、小兒夏季熱、老年夏季熱均取得良好效果?! ?/p>

李氏清暑益氣湯

若脾胃素虛,夏季感受暑濕之邪而病者,當用李氏(東垣)清暑益氣湯治療。

李氏清暑益氣湯與王氏清暑益氣湯,名同實異。李氏清暑益氣湯是由補中益氣湯柴胡加味而來,重在益氣、除濕、健脾,“雖有清暑之名,而無清暑之實”。

李氏清暑益氣湯主要用于治療脾胃素虛,又感暑濕之證。對濕熱內(nèi)蘊內(nèi)傷雜證,本方亦可選用。據(jù)臨床報道,本方用于治療感冒低熱、小兒夏季熱、非特異性結(jié)腸炎慢性疲勞綜合征等均取得一定療效。

清暑益氣丸

功效 益氣生津,消暑祛濕。

傳統(tǒng)應(yīng)用 臨床用于平素氣虛,感受暑濕,脾濕不化;癥見身熱頭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等癥。

禁忌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冷、油膩、煙酒等刺激之物?! ?/p>

臨床新用途

1、治療口腔潰瘍 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多因濕熱蘊郁、循經(jīng)上逆或火熱上炎,犯于口唇所引起。治宜生津祛溫。故用清暑益氣丸立之,效果頗佳。用法:口服清暑益氣丸,每次丸,日服3次,溫開水送下。5天為1個療程。效果:用清暑益氣丸治療口腔潰瘍患者61例,經(jīng)用藥2-3個療程后,痊愈者(臨床癥和體征消失,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6例,占9.8%;無效者(用藥1個療程后,癥狀及體片未見變化)2例,3.3%,總有效率為96.7%。

2、治療冠心病心前區(qū)疼痛)患者應(yīng)用本方治療,經(jīng)服藥4天后,前區(qū)悶痛明顯減輕,繼服20余天,病告痊愈。

3、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 患者應(yīng)用本方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效果明顯,經(jīng)檢查心電圖正常,多項化驗指標正常。筆者擬本方加仙鶴草、大棗、連服10余劑后,食欲增多,睡眠良好,神志旺盛,疾病消失。

關(guān)于“清暑益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