瘭疽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瘭疽,病名。

①指生地手足指端處之疽。亦名蛇瘴、蝦眼,南方稱(扌翕)著毒。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二。該病多由外傷染毒入于肌膚筋骨所致,或臟腑火毒凝結(jié)而成。其病隨處可生,好發(fā)于手、足指端。癥見患處初如紅點,漸變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腫痛應(yīng)心,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內(nèi)治可服射干湯、漏蘆湯,外貼蟾酥餅;臨證見有寒熱多作者宜服黍米金丹或奪命丹;紅腫游走不定者,用離宮錠涂之;毒甚成膿者,宜切開排膿,按潰瘍治療。古時本病泛指體表的一種化膿性感染。但今習(xí)稱之瘭疽,僅指手部感染,與本病古義略異。

手心毒之別稱,出《瘍科心得集》卷上。

Bkh7z.jpg

指體表的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隨處可生,尤多見于指端腹面,故與今 稱的瘭疽略有差異。多因外傷感毒,臟腑火毒凝結(jié)所致。其癥初見皮肉中忽生紅色硬腫,小如粟豆,大如梅李,漸次變黑,疼痛劇烈,潰后膿如豆 汁,久則腐爛筋骨。一名「蛇瘴」?!刚菩亩尽沟膭e稱。

病名。

①指生地手足指端處之疽。亦名蛇瘴、蝦眼,南方稱(扌翕)著毒。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二。該病多由外傷染毒入于肌膚筋骨所致,或臟腑火毒凝結(jié)而成。其病隨處可生,好發(fā)于手、足指端。癥見患處初如紅點,漸變黑色,小者如黍如豆,大者如梅如李,腫痛應(yīng)心,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內(nèi)治可服射干湯、漏蘆湯,外貼蟾酥餅;臨證見有寒熱多作者宜服黍米金丹或奪命丹;紅腫游走不定者,用離宮錠涂之;毒甚成膿者,宜切開排膿,按潰瘍治療。古時本病泛指體表的一種化膿性感染。但今習(xí)稱之瘭疽,僅指手部感染,與本病古義略異。

②手心毒之別稱,出《瘍科心得集》卷上。

關(guān)于“瘭疽”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