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
A+醫(yī)學百科 >> 變色龍 |
biàn sè lóng
脊椎動物,軀干稍扁,皮粗糙,四肢稍長,運動極慢。舌長,可舔食蟲類。表皮下有多種色素塊,能隨時變成不同的保護色。
會變色的動物
蜥蜴亞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蟲類,產東半球,主要樹棲。特征為體色能變化。每2~3趾并合為二組對趾、端生牙,舌細長可伸展。鬣蜥科(Iguanidae)的安樂蜥(anole)產於西半球,亦稱假避役。真避役有兩屬︰Brookesia屬(19種),避役屬(Chamaeleo,70種)。其中約有一半的種僅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種分布在亞洲西部;1種在印度南方和斯里蘭卡;另一種(普通避役〔Chamaeleo chamaeleon〕)分布在近東向西穿過北非達西班牙南部一帶。體長多17~25公分(7~10吋),最長者達60公分。兩側扁平,尾常卷曲。眼凸出,兩眼可獨立地轉動。
某些種的頭呈盔形,有的種有顯目的頭飾,如3個向前方伸出的長角等,雄性者更為顯著,可能用於防衛(wèi)其占區(qū)。若有其他雄性侵入,則優(yōu)勢雄性身體伸展,喉部鼓起,頭部毛飾立起或晃動,若仍不能嚇走對方,則沖過去咬其腭部。各種的體色變化不同,其變色機制是︰植物神經系統(tǒng)控制含有色素顆粒的細胞(黑素細胞),擴散或集中細胞內的色素。許多種類能變成綠色、黃色、米色或深棕色,常帶淺色或深色斑點。顏色變化決定於環(huán)境因素,如光線、溫度以及情緒(驚嚇、勝利和失敗)。人們普遍認為,避役變色是為了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一致,這其實是誤解。主要吃昆蟲,大型種類亦食鳥類。大多數(shù)種類卵生,到地上產卵2~40枚,卵埋在土里或腐爛的木頭里,孵化期約3個月。南非有幾個種為卵胎生。
變色龍是爬行動物,是非常奇特的動物,它有適于樹棲生活的種種特征和行為。避役的體長約15-25厘米,身體側扁,背部有脊椎,頭上的枕部有鈍三角形突起。四肢很長,指和趾合并分為相對的兩組,前肢前三指形成內組,四、五指形成外組;后肢一、二趾形成內組,奇特三趾形成外組,這樣的特征非常適于握住樹枝。它的尾巴長,能纏卷樹枝。它有很長很靈敏的舌,伸出來要超過它的體長,舌尖上有腺體,能分泌大量粘液粘住昆蟲。它一雙眼睛十分奇特,眼簾很厚,呈環(huán)形,兩只眼球突出,左右180度,上下左右轉動自如,左右眼可以各自單獨活動,不協(xié)調一致,這種現(xiàn)象在動物中是罕見的。雙眼各自分工前后注視,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時發(fā)現(xiàn)后面的敵害。變色龍用長舌捕食是閃電式的,只需1/25秒便可以完成,而且它們的舌頭的長度是自己身體的2倍。在樹上一走一停的動作使天敵誤以為是被風吹動的樹葉。
變色龍學名叫避役,“役”在我國文字中的意思是“需要出力的事”而避役的意思就是說,可以不出力就能吃到食物。所以命名為避役。俗稱變色龍就是因為它善于隨環(huán)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變色既有利于隱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獵物。變色這種生理變化,是在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下,通過皮膚里的色素細胞的擴展或收縮來完成的。
變色龍的種類約有160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其中在馬達加斯加居住的種類占一般左右,在馬達加斯加這個世界最大也是最獨特的變色龍社區(qū)里,有59個種類是馬達加斯加所獨有的。目前人們還在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種類,或是根據基因分析,將被錯分為亞種的變色龍定義為獨立的分類。
變色龍的皮膚會隨著背景、溫度的的變化和心情而改變;雄性變色龍會將暗黑的保護色變成明亮的顏色,以警告其它變色龍離開自己的領地;有些變色龍還會將平靜時的綠色變成紅色來威脅敵人。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遭襲擊,使自己生存下來。
變色能躲避天敵,傳情達意,類似人類語言。變色龍是一種“善變”的樹棲爬行類動物,在自然界中它當之無愧是“偽裝高手”,為了逃避天敵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獵物,這種爬行動物常在人們不經意間改變身體顏色,然后一動不動地將自己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之中。
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撰文指出,依據動物專家的最新發(fā)現(xiàn),變色龍變換體色不僅僅是為了偽裝,體色變換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夠實現(xiàn)變色龍之間的信息傳遞,便于和同伴溝通,這相當于人類語言一樣,進而表達出變色龍的意圖。
變色龍通過變換體色來傳遞信息,和同伴溝通 。變色龍又名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區(qū),少數(shù)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南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是它們的天堂。美國紐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爬蟲動物學副館長克里斯多佛?拉克斯沃斯是目前全球資深變色龍研究專家,他曾發(fā)現(xiàn)幾個新種類的蜥蜴,還積極呼吁國際組織保護馬達加斯加島變色龍棲息地。通過對變色龍生活習性的深入研究,拉克斯沃斯指出,變色龍變換體色的另一個功能是進行通信傳達信息,這一點在以前的研究中是未曾發(fā)現(xiàn)的。
拉克斯沃斯發(fā)現(xiàn)變色龍之間的信息傳遞和表達是通過變換體色來完成的,它們經常在捍衛(wèi)自己領地和拒絕求偶者時,表現(xiàn)出不同的體色。他說,“為了顯示自己對領地的統(tǒng)治權,雄性變色龍對向侵犯領地的同類示威,體色也相應地呈現(xiàn)出明亮色;當遇到自己不中意的求偶者時,雌性變色龍會表示拒絕,隨之體色會變得暗淡,且顯現(xiàn)出閃動的紅色斑點;此外,當變色龍意欲挑起爭端、發(fā)動攻擊時,體色會變得很暗。”
變色龍變色取決于皮膚三層色素細胞 。與其他爬行類動物不同的是,變色龍能夠變換體色完全取決于皮膚表層內的色素細胞,在這些色素細胞中充滿著不同顏色的色素。紐約康奈爾大學生物系的安德森對變色龍的“變色原理”進行了詳細解釋:變色龍皮膚有三層色素細胞,最深的一層是由載黑素細胞構成,其中細胞帶有的黑色素可與上一層細胞相互交融;中間層是由鳥嘌呤細胞構成,它主要調控暗藍色素;最外層細胞則主要是黃色素和紅色素。安德森說,“基于神經學調控機制,色素細胞在神經的刺激下會使色素在各層之間交融變換,實現(xiàn)變色龍身體顏色的多種變化?!?/p>
變色龍原產地非洲,依據它們的生活習性,飼養(yǎng)者最好用放有樹枝的飼養(yǎng)箱給變色龍安個小家,同時,盡量保證有自然日光,理想條件是變色龍每天日照30分鐘,最佳日照時間在早上和餐前,在自然光線下,變色龍的顏色會更加明亮、色澤鮮明。
變色龍是一種冷血動物,因此在飼養(yǎng)過程中它與熱帶魚有相似之處:溫度條件要求較高。通常日間溫度應保持在28℃到32℃,夜間溫度可保持在22℃到26℃。如果長期處于低溫狀態(tài),變色龍會食欲降低生長減緩,甚至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變色龍的主要食物是昆蟲,多數(shù)變色龍會對單一食物產生厭食,有時會拒絕進食直至死亡。
關于“變色龍”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