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錘玉帶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銅錘玉帶草
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
銅錘玉帶草
別名 地鈕子、地茄子、地浮萍、地茄子草、翳子草、小銅錘、地扣子、地石榴、米湯果、扣子草、馬蓮草、銅錘草、紅頭帶、土油甘、白路橋、三腳丁
功效作用 祛風利濕活血,解毒。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乳癰,無名腫毒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Pratia
始載于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小毒
歸經(jīng)  
藥性
藥味 、

地鈕子、地茄子、地浮萍  

目錄

植物形態(tài)

一年生匍匐纖細小草本, 平臥地表, 長達45cm(厘米), 須根多, 黃色, 莖綠色, 略呈方形, 有細柔毛, 節(jié)下生根.葉互生, 圓形至心狀卵圓形, 長1~1.2cm(厘米), 寬1~1.2cm(厘米), 基部心臟形, 先端鈍, 邊緣鈍鋸齒, 表面綠色, 背面淡綠色, 兩面均有短毛, 基脈5~7條.花淡紫色, 單生葉腋而與葉對生, 花梗長1~2cm(厘米), 萼5裂, 邊緣有刺毛, 花冠左右對稱, 2唇形, 雄蕊5枚, 子房下位, 2室.漿果橢圓形, 紫藍色, 有宿萼.  

生態(tài)分布

產(chǎn)我國南部至西南各省; 多生于闊葉樹林陰濕處或山坡草叢濕處.  

來源

桔梗科銅錘玉帶草屬植物銅錘玉帶草Pratia mummularia A. Brown et Aschers.,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平?! ?/p>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風濕疼痛,月經(jīng)不調白帶,遺精;外用治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 ?/p>

用法用量

1~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p>

注意

孕婦忌服?! ?/p>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銅錘玉帶草

別名: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馬蓮草、銅錘草、紅頭帶、土油甘、白路橋、三腳丁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Pratia

拉丁植物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Br.et Ascher. [Lobelia nummularia Lam.; P.beonifolia Lindl.;P.zeylanica Hassk.]

植物形態(tài)

桔??沏~錘玉帶草 多年生草本,長12-55cm。有白色乳汁。莖平臥,被開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長或短的分枝,節(jié)上生根。葉互生;葉柄長2-7mm,被開展柔毛;葉片心形或卵形,長0.8-1.6cm,寬0.6-1.8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斜心形,邊有牙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紊~腋;花梗長0.7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脈掌狀。花單生葉腋;花梗長0.7-3.5cm,無毛;花萼筒壇狀,長3-4mm,寬2-3mm,無毛,裂片條狀披針形,伸直,長3-4mm,每邊生2或3枚小齒;花冠紫紅色、淡紫色、綠色或黃白色、長6-7(-10)mm,花冠筒外面無毛,內(nèi)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條狀披針形,下唇裂片披針形;雄蕊在花絲中部以上連合,花絲筒無毛,花藥管長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藥先端生髯毛。漿果紫紅色,橢圓狀球形,長1-1.3cm。種子多數(shù),近圓球形,稍壓扁,表面有小突。在熱帶地區(qū)全年可開花結果。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西南、華南以及臺灣、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銅錘玉帶草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考證:出自《貴陽民間藥草》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解毒

主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目赤腫痛;乳癰;無名腫毒

各家論述

1.《貴陽民間藥草》:解毒,去翳。

2.《貴州植藥調查》:補虛弱,清肺熱,退翳。

3.《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瘀,除風利濕。

4.《廣西植物名錄》:消炎解毒,補虛,退翳;治虛弱,咳吐濃痰,目翳,乳癰,無名腫毒。

選方

①治風濕疼痛,月經(jīng)不調,子宮脫垂:銅錘玉帶草三至五錢,煎水服或配伍用。(《云南中草藥》)②治跌打損傷,骨折:鮮銅錘玉帶草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用藥禁忌:《云南中草藥》:孕婦忌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研末吞服,每次-1.2cm;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關于“銅錘玉帶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