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粑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茶油粑
Chá Yóu Bā
別名 枯餅、茶枯、茶麩、茶子餅、茶子麩、茶油麩
功效作用 燥濕解毒;殺蟲去積;消腫止痛。主濕疹痛癢;蟲積腹痛;跌打傷腫
英文名  
始載于  
毒性 小毒
歸經(jīng) 胃經(jīng)、脾經(jīng)大腸經(jīng)
藥性
藥味 、

茶油粑

【別名】枯餅、茶枯、茶麩、茶子餅、茶子麩、茶油麩。

【漢語拼音】cha you ba

【拉丁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 oleosa (Lour.)Rehd.]

【科屬分類】山茶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種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資源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藥理作用】油茶餅中所含油茶粗皂甙,在體外對玫瑰色毛癬菌、紅色毛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濃度(MIC)分別為0.375%、5%和5%。茶子餅的提取物結(jié)晶I在試管內(nèi)1mg/ml時,對石膏樣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癬菌和堇色毛癬菌有殺菌作用。在含有血吸蟲卵的狗糞中加入1%、5%和10%茶子餅粉,置30℃作用24h,糞便孵化轉(zhuǎn)為陰性,或僅有極少數(shù)毛蚴,表明茶子餅有殺滅血吸蟲卵的作用。其他作用參見"油茶子"條。

中藥化學(xué)成分】從茶油餅中分得山柰酚-3-O-葡萄糖基(6→1)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6→1)-O-α-L-rha-mnopyranoside],山柰酚-3-O-葡萄糖基[(2→1)葡萄糖基](6→1)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pgrancosyl-[(2→1)-O-β-D-glucopy-ranosy](6→1)-O-α-L-rhamnopyranoside]及蔗糖(sucmie)。

【功效分類】燥濕解毒藥;殺蟲去積藥;消腫止痛藥。

性味】辛;苦;澀;平;有小毒。

【歸經(jīng)】脾;胃;大腸經(jīng)。

【功效】燥濕解毒;殺蟲去積;消腫止痛。

【主治】濕疹痛癢;蟲積腹痛;跌打傷腫。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涂。內(nèi)服:煅存性,研末,3-6g。

【用藥禁忌】生品慎服,能催吐?!稁X南草藥志》:"內(nèi)服必須煅存性,否則有劇烈催吐作用。"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yī)生的指導(dǎo)。

關(guān)于“茶油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