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散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目錄

《千金》卷二:甘草散

【別名】 神效方

【處方】 甘草1兩,通草30銖,石鐘乳30銖,云母2兩半,屋上散草2把(燒成灰)。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效與作用】 婦人乳無(wú)汁

【用法用量】 神效方(《普濟(jì)方》卷三四六)。

【摘錄】 《千金》卷二

《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yàn)》:甘草散

【處方】 甘草(炙)3分,螻蛄(熬)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風(fēng)臍汁出。

【用法用量】 以安臍中。

【摘錄】 《外臺(tái)》卷三十六引《古今錄驗(yàn)》

《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小品方》:甘草散

【別名】 預(yù)服散

【處方】 甘草8分(炙),黃芩2分,大豆黃卷梗米2分,麻子仁2分,干姜2分,桂心2分,吳茱萸2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令易生,母無(wú)疾病,未生1月,日前預(yù)服,過(guò)30日,行步動(dòng)作如故,兒生墜地,皆不自覺(jué)。主

【用法用量】 預(yù)服散《圣濟(jì)總錄》“大豆卷散”,即本方去梗米,加大麥

【摘錄】 《外臺(tái)》卷三十四引《小品方》

《圣惠》卷四十四: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干姜1兩(炮裂,銼),白術(shù)3兩,白茯苓3兩,當(dāng)歸2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腎著之為病,身體冷,從腰以下痛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qián),以水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四十四

《圣惠》卷三十一: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兩(炙微黃,銼),黃芩1兩,麥門(mén)冬1兩(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肺痿,心中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簡(jiǎn)明醫(yī)彀》卷六:甘草散

【處方】 大甘草(炙)。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預(yù)服消毒。主痘出不太盛。

【用法用量】 每服5分,食后白湯調(diào)下。人中黃尤佳。

【摘錄】 《簡(jiǎn)明醫(yī)彀》卷六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三:甘草散

【處方】 甘草(末)1兩,青蛙(自死者,燒作灰)1兩,母豬蹄甲(燒作灰)1兩,救月杖(燒灰)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末,拌勻。

【功效與作用】 月蝕瘡

【用法用量】 以蜜涂敷瘡上,日3-5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三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甘草散

【處方】 甘草(炙,銼)1分(為末),油麻半升。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丹毒,防入腹。

【用法用量】 上2味,先取油麻去皮,研細(xì),絞取汁1合,調(diào)甘草末半錢(qián)匕服,日2次。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

《直指小兒》卷五:甘草散

【別名】 甘草湯

【處方】 粉甘草(微炙)、栝樓根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瘡痘略出,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 甘草湯(《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三)。

【摘錄】 《直指小兒》卷五

幼幼新書(shū)》卷十八引《疹痘論》:甘草散

【處方】 大甘草不以多少(炙過(guò))。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效與作用】 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或2錢(qián),水1盞,煎至6分,去滓呷之,不拘時(shí)候。以少解利熱毒即住。若瘡出遲,當(dāng)服紫草飲子紫草2兩)。大人當(dāng)針2腕硯子骨間,男左女右取之。或灸1壯,亦助發(fā)出。疹痘毒氣已發(fā),不必用之。

【摘錄】 《幼幼新書(shū)》卷十八引《疹痘論》

三因》卷十五:甘草散

【處方】 甘草半兩,滑石半兩,山豆根1兩(生),大黃1分(生)。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大風(fēng)。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蜜熟水調(diào)下,日2服。次服解毒丸。

【摘錄】 《三因》卷十五

方出《圣惠》卷九十,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甘草散

【別名】 芍藥

【處方】 甘草3分(銼),赤芍藥3分,白蘞3分,黃芩3分,黃連半兩(去須),黃柏半兩(銼)。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惡瘡,一身如麻豆帶膿,乍痛乍癢,煩熱。

【用法用量】 芍藥散(《普濟(jì)方》卷四○八)。

【摘錄】 方出《圣惠》卷九十,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八二(文瑞樓本)

《圣惠》卷九十三:甘草散

【處方】 甘草3分(炙微赤,銼),厚樸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黃熟),人參半兩(去蘆頭),黃連半兩(去須,微炒),龍骨1兩,白茯苓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暴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十: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兩(生用),川升麻半兩,射干半兩。

【制法】 上銼細(xì)。

【功效與作用】 傷寒2-3日,毒氣攻咽喉痛腫。

【用法用量】 都以水3大盞,煎至2盞,去滓,分為4服,日3服,夜1服。

【摘錄】 《圣惠》卷十

《圣惠》卷八十四:甘草散

【處方】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牡蠣粉半兩,黃芩半兩,赤芍藥半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熱渴,而下后覺(jué)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以水1小盞,煎至4分。去滓,取雞子清1枚,投入散中,熟攪掠去沫,徐徐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甘草散

【處方】 甘草(半生半炙)2兩,黃連(去須,炒)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產(chǎn)后下痢赤白,久不愈。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匕,溫漿水調(diào),食前服。

【摘錄】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五

《圣惠》卷九十三: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烏梅肉1分(微炒),訶黎勒2枚(煨,用皮)。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以水1小盞,入生姜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八十八: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龍骨1分,赤茯苓1分,牡蠣1分(燒為灰粉),生干地黃1分,黃芩1分,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桂心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中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qián),以水1小盞,入淡竹葉7片,煎至5分,去滓,入白蜜1錢(qián),更煎1兩沸,日3-4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七: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分(炙微赤,銼),地榆1分(銼),蚺蛇膽1錢(qián)(細(xì)研),蝸牛殼1兩(炒令微黃),麝香1錢(qián)(細(xì)研),蘭香根灰1分,人糞灰1分,龍腦半錢(qián)(細(xì)研)。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鼻疳生瘡,痛癢不止。

【用法用量】 入龍、麝等,研令勻,每服半錢(qián),以粥飲調(diào)下。亦可吹于鼻中,3歲以下可服1字。

【摘錄】 《圣惠》卷八十七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三七: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兩,干姜1兩,干地黃1兩,茯苓1兩,羊脂1兩,當(dāng)歸1兩,細(xì)辛1兩,芍藥2兩,吳茱萸2兩,桂心2兩,梔子仁15枚。

【功效與作用】 卒中惡,賊風(fēng)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尸遁尸發(fā)作無(wú)時(shí),搶心胸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納脂烊盡,分服。

欲利者,加大黃2兩。

【摘錄】 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二三七

《圣惠》卷五十六:甘草散

【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1兩,干姜1兩(炮裂,銼),當(dāng)歸1兩(挫,微炒),赤茯苓1兩,細(xì)辛1兩,桂心1兩,赤芍藥1兩,防風(fēng)1兩(去蘆頭),梔子15枚,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風(fēng)尸中惡賊風(fēng),寒氣入腹(疒丂)痛,飛尸遁尸,發(fā)作無(wú)時(shí),搶心脅如刀刺,口噤。

【用法用量】 每服4錢(qián),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六

《圣惠》卷七十六:甘草散

【別名】 甘草湯

【處方】 甘草1兩(炙微赤,銼),黑豆1兩(炒熟),干姜半兩(炮裂,銼),糯米1兩,大麻子1兩,白茯苓半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10月滿足,入月預(yù)服易生。主

【用法用量】 甘草湯(《普濟(jì)方》卷三三七)。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六

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甘草散

【處方】 甘草(生,銼)1兩,貝齒1兩,胡粉1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效與作用】 食諸菜中毒

【用法用量】 每服2錢(qián),水調(diào)下。

【摘錄】 方出《圣惠》卷三十九,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一四六

《圣惠》卷三十七:甘草散

【處方】 甘草(銼,生用)1兩,白術(shù)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干姜(炮裂,銼)1兩,黃芩1兩,伏龍肝1合。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七

《圣惠》卷三十二:甘草散

【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半兩,葛根(銼)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玄參半兩,車(chē)前子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微黃)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升麻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毒攻眼,胸膈壅悶,煩喘。

【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淡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三十二

《圣惠》卷十一:甘草散

【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1兩,茯神1兩,遠(yuǎn)志(去心)1兩,蒼術(shù)1兩,枳實(shí)半兩(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脈結(jié)代,心下悸。

【用法用量】 每服3錢(qián),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一:甘草散

【處方】 甘草(炙微赤,銼)1兩,桂心1兩,茯神1兩,人參(去蘆頭)1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1兩,麥門(mén)冬(去心)1兩,生干地黃2兩,麻黃2兩(去根節(ji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陽(yáng)毒傷寒,脈洪大,心中悸?tīng)睢?/p>

【用法用量】 每服4錢(qián),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一

中藥方專(zhuān)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yè)面。

按功效分類(lèi)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fēng)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dǎo)劑、驅(qū)蟲(chóng)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fēng)劑、開(kāi)竅劑、補(bǔ)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xún)

點(diǎn)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guān)頁(yè)面

本草圖書(shū)


中藥相關(guān)電子書(shū)

關(guān)于“甘草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wú)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