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瓜

跳轉(zhuǎn)到: 導(dǎo)航, 搜索

地黃瓜
Dì Huánɡ Guā
別名 白蒂黃瓜、鏵嘴菜、曲角堇、黃瓜香、腎氣草、犁頭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治咽喉紅腫,疔瘡腫毒,刀傷出血跌打損傷。
英文名 Purpleflower Violet
始載于 貴州民間方藥集
毒性 無(wú)毒
歸經(jīng)  
藥性
藥味

異名】白蒂黃瓜、鏵嘴菜(《貴州民間方藥集》),曲角堇(《中國(guó)種子植物分類學(xué)》),黃瓜香(《貴州民間藥物》)。

【拉 丁 名】Viola grypoceras A. Gray

【來(lái)源】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堇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紫花堇菜

多年生草本,主根深長(zhǎng)。莖高約20厘米,斜上或傾斜。葉三角狀心臟形或近圓心臟形,長(zhǎng)1~6厘米,寬1~4厘米,先端銳尖或圓,基部心臟形,邊緣具鋸齒,齒尖有腺,兩面有棕色點(diǎn),無(wú)毛;托葉線狀披針形。邊緣櫛齒狀;莖基部通常有宿存托葉;根生。葉的葉柄較長(zhǎng),莖生葉漸向上而葉柄漸短?;ü母砍槌龌蛴汕o分枝,長(zhǎng)6~10厘米;花淡紫色,徑約2厘米,萼片5,綠色,披針形,基郎附屬體半圓形;花瓣5,狹長(zhǎng),有棕色點(diǎn),下面一片有距,長(zhǎng)囊狀稍曲;雄蕊5;子房上位,柱頭尖,稍彎曲,不分裂。蒴果,無(wú)毛?;ㄆ?月。

生長(zhǎng)于水邊草叢中或林下濕地。分布華東及西南等地.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

性味】《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微苦,無(wú)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治咽喉紅腫,疔瘡腫毒,刀傷出血,跌打損傷

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消瘡腫疔毒。治黃水瘡,無(wú)名腫毒,又可止刀傷出血。"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紅腫瘡毒。"

③《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化瘀,消腫。"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內(nèi)服:煎湯。

【選方】①治慢性喉痛紅腫:地黃瓜搗爛,調(diào)蜂糖水含咽。(《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無(wú)名腫毒:地黃瓜(新鮮全草)搗爛,包在瘡上。(《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黃水瘡:地黃瓜(燒存性)一錢(qián),枯礬五分。研成細(xì)末,混合,敷布患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④治刀傷:地黃瓜拌淘米水,搗爛,敷于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疝氣:地黃瓜,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跌打腫痛:鮮地黃瓜一兩,搗絨,加酒少許拌勻,包患處。(《貴州草藥》)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 多皺縮成團(tuán)。濕潤(rùn)展開(kāi)后,具細(xì)長(zhǎng)的根,植株較高,其生葉較小,莖生葉較大,三解狀心形,葉柄基部有披針形托葉?;ㄓ汕o生葉的葉腋中或基部抽出,淡棕此色。氣微,味微苦。

關(guān)于“地黃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wú)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xué)百科條目

個(gè)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dòng)作
導(dǎo)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